香港商報評論員 蘇信
大灣區「9+2」城市昨共同簽訂《關於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人才服務合作備忘錄》,為加強區內人才交流與合作再添助力。人才廣泛深入交流,將激發大灣區更大發展潛能,有助香港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匯聚,當好國際人才樞紐與國家人才門戶的角色。人才留在香港,就是留在灣區;人才遍布灣區,香港同樣受益。香港須發揮中外優秀人才交流平臺的獨特優勢,作好「合」字文章,招攬全球人才來港幹事創業,並藉助交流協調機制的建立,實現灣區人才共引共育共用,為香港、灣區和國家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大灣區要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人才是不可或缺的關鍵資源。《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建設人才高地,拓寬國際人才招攬管道;加快建設粵港澳人才合作示範區,健全人才雙向流動機制,充分激發人才活力。香港作為灣區核心城市之一,又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超級聯繫人」,要持之以恒做好「引才、聚才、用才、留才」的工作,在激烈的國際人才競爭中發揮香港優勢,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昨日借寫文章妙喻建設人才高地,需要符合「起、承、轉、合」四個元素。「起」是起動招攬人才;「承」是培養人才,鞏固優良的高等教育體系,並傳承下去;「轉」是指人才流轉,全力推進人才南下北上的流轉;「合」是建立合作機制,促進香港與內地在人才培養、招攬、交流等方面的合作。
文章要作好,寫法很關鍵,在「搶人才」方面,近年香港積極進取,數據顯示,自2022年底出臺一系列優秀人才入境政策後,已有12萬多名人才來港工作及定居,充分展示了香港對各類人才的強大吸引力;特區政府亦繼續以青年為重心,投入大量資源扶持成長,培育各類所需人才;與此同時,國家移民管理局早前放寬和擴大人才簽注來港,進一步破除藩籬,拓展及深化北京、上海與大灣區重點產業人才的交流,以及人才培養項目的合作,在中央支持下,香港與內地的人才雙向奔赴正加速推進。這些具體而微的措施,都對香港打造人才高地提供強有力的動力。
相對於「起」「承」「轉」,「合」字更重要,大灣區各城市的優勢和定位不同,但對傑出人才的需求都是多多益善,合作空間非常廣闊。今年1月,廣東省政府與香港特區政府簽署了《關於推進粵港人才合作的框架協議》,建立合作機制,促進兩地在人才培養、招攬、交流等方面的合作。香港須思考如何與大灣區內的其他城市優勢互補,達致人才合理匹配,這需要各方充分溝通協商,通過機制推動人才的有效整合,為人才跨地區、跨行業、跨體制流動提供便利條件,優化人才發展的綜合環境,讓各類人才匯聚灣區,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相信對香港以至整個大灣區發展而言,都是有好處的。而今次9+2城市簽訂「人才服務合作備忘錄」,不僅在統籌人才協作、推進人才培養、實現人才服務共用方面更進一步,未來香港也可借灣區之利,突破城市邊界、本地產業結構和市場規模的限制,進一步提升競爭力,更好推進本地及大灣區的發展。
頂圖圖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