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特
美國反對加沙戰爭的學生運動席捲全國,《紐約時報》近日有評論,標題就是《1968年反戰運動的幽靈又回來了》。
近來的美國時事,粗看輪廓,確實弔詭地與56年前相似:1968年,全美大學爆發示威,反對越戰;今年4月中起,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發起的「紮營運動」擴散全國數十間高校,抗議以軍在加沙造成的人道災難。1968年是大選年,今年也是;而當年8月選址芝加哥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今年亦再回歸芝加哥——這一切都不禁令人聯想,今年8月,會否像當年一樣,延綿的反戰學運扣連年久月深的種族矛盾,對立的國民在大會場外爆發衝突,重演一次死傷過百的「芝加哥暴動」?
以史鑒今,拜登政府應有危機感,明白遠在中東的戰火,已蔓延至國內,外交困境內延成國內矛盾,加上11月大選迫在眉睫,學運能否平息、加沙能否停戰,都是影響選情的重要因素,不得不正視和處理——要知道就在1968年,民主黨輸掉了大選。
第一個問題顯然更為簡單。參與示威的學生背景各異,但訴求卻清晰單一,即大學應切斷與以軍有關的資金和交流,不再做幫兇。雖不同學校學生的訴求細節有別,但大致可歸為三點:一、中止與以軍軍火供應商的生意往來;二、停止所有與以軍有關的科研項目,停收其研究資金;三、撤回所有與以軍有關的投資。
老實說,部分不是輕易能弄清的帳目。例如大學透過基金四處發散的投資,可能在全球遊走,期間可能間接資助了以軍,校方既無從得知,亦難以查清。但直接投資的項目,卻一目了然:正如在麻省理工學院(MIT),有學生點名指責,學校有研究人員接受以軍資助,協助改良其無人機導航及導彈防禦系統;而在過去10年,MIT接受以色列國防部共1100萬美元資助等。
因此,要讓學生和平散去,最簡單的方法,是回應其合理的道德訴求:大學可根據自身情況,與學生談判,共同制定一個與加沙戰事直接有關的科研清單,決定哪些項目須即時中止,哪些基於學術理由可保留——全面切斷與以色列的學術交流,既不實際,亦有違學術自由。
美國無力促成巴以長期?;?/strong>
但第二個、也是最根本的問題,是目前看來,美國既無力促成長期?;穑譄o法控制以軍的行徑,卻同時不得不提供軍事援助(4月國會通過的一筆達260億美元)。
翻查教育部數據,過去20年,美國高校涉及以色列的科研項目,總值不過3.75億美元,雖有漏報而可能低估的情況,但與政府一筆又一筆的軍事援助相比,真是微不足道。如美國學界算幫兇,美國政府又該算什麼?難怪參與示威學生會戲稱拜登為「大屠殺之祖」(Genocide Joe)。
學運問題其實只是美國無力解決中東問題的衍生,也是學生對當局無能的反抗。只剩僅8個月任期的拜登、這個已近82歲的老人,有否足夠的政治智慧和魄力,處理美國內外連串矛盾和危機?8月和11月的世界又會是怎樣?
頂圖:近兩周來,美國多地高校學生持續舉行要求加沙地帶永久?;稹⒚绹V管娛略陨械姆磻鹂棺h活動。圖為4月24日,警察在美國洛杉磯的南加州大學逮捕抗議者。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