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地區工作者 何博浩
立法會於去年10月通過《2023年產品環保責任(修訂)條例草案》以管制即棄膠餐具和其他塑膠產品,並於今年4月22日已經實施首階段措施,此措施對大眾影響最深的是餐廳全面禁止向堂食顧客提供即棄膠餐具,亦禁止向外賣顧客提供或售賣發泡膠餐具及膠進食用具。
而自從膠餐具幾近被全面封殺,大部分餐廳都已經轉用紙、木或竹製餐具取代傳統膠餐具。雖然紙餐具作為替代品比起塑膠在大自然更容易分解,但是紙類環保餐具如紙碗、紙碟、紙飲管紙通常不耐熱及不耐水,紙飲管吸水後,很容易就破爛,而紙刀叉也因不受力的關係而變得容易折斷,突如其來的驟變也引起不少市民強烈反感。當然使用上的不方便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慢慢習慣,但是筆者認為政府推行新政過於急切,忽略了替代餐具會為市民帶來的潛在食安風險。
事實上,紙類餐具在製造過程中,往往會為了美觀及耐用而添加更多化學元素,例如漂白劑、熒光劑、濕強劑、防腐劑等,我們不能排除可能有不良商家因為壓低成本而添加非食用級別的化學添加劑至餐具之中,而工業用的添加劑大多數都對人體有害,加上紙製或木製的餐具相比起傳統膠製餐具在存放上有更高要求,稍有存放不當就會因為潮濕而產生霉菌及微生物。
就著「管制即棄膠餐具計劃」的實施,政府成立了一個綠色餐具平臺,讓餐具供應商為其非塑膠即棄餐具產品進行登記,供應商只需要提交以下由本地或國際(例如歐盟)認可的實驗所發出的物料測試報告或證書,以證明相關產品符合相關非塑膠的要求,但對於其他相關的有害物則未有詳細的限制標準,顯然政府在紙餐具的食物安全上仍有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長遠而言,政府應該更大力推動市民使用可重用的餐具以達致最終環保目的,但於此時此刻一次性餐具仍然有其價值及需求,政府不應該為了加快實施環保政策而忽略了市民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