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改革開放45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推進,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推動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奮力走好改革開放這條「必由之路」,領導全黨全國人民開創了改革開放新局面,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不竭動力。
這是當下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拼搏向前的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3679億元增長到2022年超過121萬億元,過去10年間對世界經濟增長年平均貢獻率超過30%,始終是世界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動力源。自2017年起,連續6年保持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2022年出口國際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至14.7%,連續14年居全球首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78年的171元增長至2022年的36883元,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和醫療衛生體系。
改革開放45年,中國的變化舉世矚目。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深圳,得風氣之先,再次見證新的出發。幾天前,國務院正式批覆《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深圳前海將進一步豐富協同協調發展模式,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臺,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
2012年12月,習近平擔任總書記後首赴地方考察,第一站就來到深圳前海。在這裏,習近平總書記作出我國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的判斷,呼籲全黨上下「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做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一年後的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重大原則,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正式吹響。
然而,改革越向縱深推進,遇到的問題與矛盾就越深層、越尖銳。在所有改革中,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圍繞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一批批硬招實招擊中要害,推進改革向縱深發展。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創新驅動轉變發展方式;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簡政放權、優化營商環境;加快推進國資國企改革、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擴大內需,實施鄉村振興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哪裏有瓶頸制約,哪裏就是改革的主攻方向,隨著一系列改革措施落地,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不斷突破,市場活力噴涌而出,市場主體總量從2012年的5500萬戶增長到現在超過1.8億戶,民營企業數量翻了兩番。
經濟體制改革緊鑼密鼓的同時,政治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激活春水,社會體制改革持續創新,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步履鏗鏘,國防和軍隊改革大刀闊斧,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紮實推進。到2020年底,各方面共推出2485個改革方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目標任務總體如期完成,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局面。
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經濟總量從54萬億元增長到121萬億元,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神舟」飛天、「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北斗」組網、「蛟龍」下潛,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製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臺階。統籌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高質量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加速形成,中國的發展成為世界的機遇。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持續注入強大動力。改革永遠在路上。新征程上,14億中國人民正團結在一起,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把中國式現代化宏偉藍圖一步步變成美好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