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黃玉郎是開啟港漫傳奇的「漫畫教父」,那麼馬榮成則是將港漫由市井風格,提升至藝術層面的畫技大師。馬榮成醉心鑽研畫技,將素描、水彩及油畫等繪畫技巧融入漫畫,讓港漫人物「粗眉大眼」的傳統風格,轉為寫實風。他的代表作品《中華英雄》、《兩極》及《風雲》,不但以畫技精湛見稱,更引入電影般的分鏡處理,令畫面更能推進劇情,開創了延續至今的港漫主流技法。
2015年馬榮成以草稿及舉行展覽完結連載26年的《風雲》。
年僅14歲便入行的馬榮成,2015年完結連載26年的代表作《風雲》後,近年並未有新作推出。縱橫港漫界接近50年的他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當年《風雲》完結時,只是推出了一個沒有文字的純畫結局,並以展覽形式展出草稿,他透露目前正在籌備為《風雲》繪畫一個正式的結局篇,勢令一眾「馬迷」引頸以待。
馬榮成一生貢獻港漫,以畫功高超自成一派,屢創經典,到今天仍然不斷鑽研畫技。回首半世紀漫畫歲月,馬榮成對記者說:「多年來畫風經歷了不同階段的變化,大致可分為四個時期。最初是摸索期,上世紀七十年代剛入行,繪畫首部寫實漫畫《徙置區風雲》,沿襲偶像黃玉郎『粗眉大眼』的風格,亦是當時最流行及最受歡迎的畫風。之後創作的《五兄弟》,仍是模仿早期港漫畫風。」
馬榮成作品《五兄弟》早期(左)仍是港漫畫風,到後期(右)開始轉為寫實型畫風。
馬榮成憶述當年出版社收藏了大量日本漫畫雜誌《周刊少年Jump》,被當中連載的寫實漫畫《愛與誠》等吸引,於是開始學習日漫的表現手法。「對我影響最深遠的是池上遼一及松森正兩位大師。」馬榮成被日漫細緻的鋼筆技法深深吸引,於是嘗試把頭髮、實景的黑白對比法運用在自己的作品上。由於當時推出的港漫屬於不定期刊,讓他有時間慢慢揣摩。「純粹無師自通,把他人的技法依個人理解實踐出來,慢慢便萌生鞏固畫技的念頭。」於是馬榮成自費到油麻地美專報讀課程,學習素描、美術理論和透視等繪畫基礎知識。
殺手故事《風流》其中一輯故事背景設定在長州,馬榮成認真製作跑到離島拍攝取景。
寫實風格 行內首人
馬榮成認為,經過初期摸索日漫的寫實型畫風後,已逐漸找到了自己的風格。「在創作另一部作品、講述殺手故事的《風流》時,我開始在實景處理上下功夫。《風流》其中一輯故事背景設在長洲,我特意到長洲拍攝實景照片,然後對比照片畫出長洲的真實景色及感覺,當年算是行內第一人這樣做。」
馬榮成編繪的《中華英雄》曾創下每期20萬銷量的紀錄,至今無人能破。
1981年,馬榮成加盟黃玉郎旗下,開始創作港漫「神作」《中華英雄》。起初只是在黃玉郎的《醉拳》及《如來神掌》內連載,因沒有太大銷量壓力,令馬榮成有空間「試驗」畫技。為求進步,他前往著名畫家陳中樞創辦的「山月畫室」學畫。「首先學習素描,由於之前在美專學過基礎課程,比較容易掌握。之後再學水彩、粉彩及馬克筆技法,同時自學使用噴筆的技巧。」馬榮成把各種繪畫技巧運用在封面及畫稿之上,成功破舊立新,使《中華英雄》大受讀者歡迎。1982年12月28日《中華英雄》推出了第一期單行本,其精湛細膩的畫功和創新意念,給整個漫畫行業帶來衝擊與啟示。馬榮成將全副心機專注在《中華英雄》之上,創下每期20萬銷量的神話。黃玉郎曾經透露,馬榮成的年薪加花紅一度高達600萬港元,當年只有27歲的他,可謂畫出彩虹。
馬榮成表示在「山月」學畫期間活學活用,學習水彩及粉彩技巧後,即時運用於《中華英雄》封面上。左為繪畫主角華英雄的水彩封面,右為以華英雄兒子華劍雄為主體的粉彩封面。
《中華英雄》之成功,除了融入美術技巧的畫面,精彩的武打場面及分鏡處理,亦是吸引讀者的重要元素,這些全是由外表文質彬彬的馬榮成親自設計:「我參考了電影的做法。由於電影分鏡很密、很快,難以完全看清楚每一個細節,所以要加以細想,左一拳、右一拳、起腳等招式要如何連貫才合理。漫畫分鏡處理比電影間距寬闊,例如踢出一腳的動作電影會分為十格,漫畫只能用兩格處理,第一格剛起腳,下一個分鏡已經是第十格,對手被踢飛了,中間的過程沒有展示出來,為讀者留下想像空間。但有些情節則必須把步驟全畫出來,例如翻騰。我喜歡看體操,曾經研究如何把一氣呵成的體操動作用在漫畫創作上。所以在繪畫翻騰時會把所有分鏡畫出來,展現優美體態。」馬榮成及他的助理團隊通過鑽研和實踐,開創了一種嶄新畫法,不但影響了同業的創作,《中華英雄》更成為其他漫畫家的參考書。
馬榮成把為畫展創作的單完漫畫故事《兩極》結集成書推出《馬榮成創作畫集》。
舉辦畫展 完成心願
1989年,馬榮成自立門戶成立天下出版社,編創《天下畫集》。在推出新作前他特意籌辦個人畫展:「這是個小小的心願。當年很多人看不起港漫行業,但我是認真追求美術,努力作畫。自問當時沒有人畫得比我及我的團隊更好,辦畫展是希望改變社會對港漫的看法,向外界表明港漫是專業的,漫畫可以變為藝術品。」終於,馬榮成成為首位在香港藝術中心包兆龍畫廊舉行個展的漫畫家。
《兩極》以黑白稿(左)代表古裝世界,彩稿(右)代表現實世界,營造對比與反差。
畫展以單元漫畫《兩極》為主題,講述漫畫家在古裝世界和現實世界穿梭。馬榮成回顧:「黑白稿展品展示了港漫獨有的鋼筆線條及水墨畫技法;彩稿則打造了現實世界,使用水彩、噴筆及油畫等技巧繪畫,營造與古裝世界的反差。」當年畫展空前成功,馬榮成笑言,若以網絡用語形容,《兩極》絕對是港漫「天花板」之作。就畫功而言,現今仍未有人能夠超越,他坦言現在亦無法超越當年巔峰狀態的自己。
馬榮成另一名作《風雲》多次被改編為電影、劇集、動畫及遊戲。
留白風格 化繁為簡
在《天下畫集》推出第六期之時,馬榮成再獻新猷,創作另一本代表作、古代武俠漫畫《風雲》,此作亦是實踐他第三階段畫風的經典作品。他指出那時嘗試化繁為簡,降低畫面密度,突出畫技。他舉例:「繪畫草叢時,線條不會太密集,尤其畫框左右兩邊的線條盡量減少,恍如國畫的留白技法。人物不一定要全描繪出五官,只專注動作。我叫助理即管『偷懶』,少畫一點無妨。」馬榮成坦言留白多與少,不容易掌握,太多,會讓讀者以為有東西畫漏了;太少,留白沒意義。比例協調全憑他的美術造詣作判斷。馬榮成不諱言,有一段時間留白太刻意,鋼筆線條越減越少,助理都難以適應,令效果參差。「反思過後,發覺留白處理比較適合靜態、神秘的畫面,武打畫面始終需要鋼筆線條才能畫出技擊的速度、激情及情緒。」
正在忙於修訂《風雲》結局篇的馬榮成,原定這半年不接受訪問,因今次專訪讓他細說對漫畫美術的追求,才破例受訪。
《風雲》一度成為港漫銷量之冠,並屢次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等。縱然一次又一次突破畫技,一次又一次創造港漫神話,但馬榮成並沒有停止追求進步,並嘗試用另一種方法演繹同一種題材。這種嘗試需要拋卻固有思維,從零開始。他解釋:「起稿時,提前定好黑白兩色的布局,並考慮整個畫面的技法、構圖和色彩等元素。布局後才開始落筆。這種做法讀者從成品中難以察覺,但細心的人或會發現。」成為港漫界「畫神」的他表示,這種改變純粹是自我追求,在年復年周而復始的繪畫路途上為自己創造樂趣,這也是他入行近半世紀仍孜孜不倦的動力。(記者、專訪攝影:雲遜)
陳中樞在他的畫室接受本報訪問,他大讚馬榮成學畫悟性高,上手快。
山月畫室 名家搖籃
馬榮成當年前往學法的「山月畫室」,由香港著名畫家陳中樞及資深美術教育工作者高寶怡於1979年創立,以「培育藝術新一代」為教育目標。「山月」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廣為漫畫迷認識,源於當年多位漫畫家經常在個人專欄中提及在「山月」學畫的點滴。
「山月」創辦人陳中樞接受本報訪問,分享與港漫界的不解之緣。他憶述畫室創辦初期,現任香港動漫畫聯會副會長溫兆倫是畫室首位漫畫從業員學生,「當年溫兆倫偶然路過畫室,遂決定報名參加畫班。我當時並不知道他是漫畫從業員,上課後交流多了,才知他的職業,並從中了解到許多漫畫家並非正統美術學校出身,大多是自學成才或通過師徒制學畫。」
香港動漫畫聯會副會長溫兆倫是首位到「山月畫室」學畫的漫畫從業員。
溫兆倫是黃玉郎第五位「入室弟子」,在「山月」上課後,認為學習正統美術技巧對漫畫創作十分有幫助,因此建議黃玉郎資助員工前往學法。陳老師說:「黃玉郎曾提議我到他的公司開班,可惜各種原因未能成事,但他仍資助學費,讓員工前來畫室學習。」
與馬榮成商討課程內容
當年黃玉郎麾下多位漫畫家到「山月」報讀畫班,畫室為大量漫畫家及助理打下正統美術基礎,包括以畫技高超見稱的馬榮成、李志清及麥天傑等。陳老師透露當年馬榮成來學法時已經是畫壇新星,「我對港漫了解不多,馬榮成來上課時,曾經和我討論教授課程的問題。」陳中樞指馬榮成建議他按照傳統美術教學流程教授畫技。於是,陳老師從基礎素描開始教起,包括鉛筆及炭筆素描等,隨著基本功打穩後,再教授透視和色彩運用,包括粉彩、水彩等,不少漫畫家及助理的畫技得以提升。香港漫畫壇曾經百花齊放,陳老師應記一功。
對於「畫神」馬榮成的評價,陳中樞指他在學畫兩三年期間,均是上課後便立即趕回公司寫稿,希望能學以致用。「馬榮成基本功紮實,領悟能力高且迅速上手﹐尤其是後期在色彩課上的表現更優於他人。」
馬榮成(右)為「港漫動力」擔任評審,是港漫界唯一代表。
聽港漫動力評審一席話
過去兩年,香港動漫畫聯會得到政府「創意香港」贊助,舉辦「港漫動力」比賽,資助漫畫家出版新作,並把作品帶到海內外推廣,令原本一潭死水的港漫市場泛起漣漪,也讓漫畫家看到一線曙光。
作為「港漫動力」唯一代表港漫界的評審,馬榮成寄語仍有意在漫畫行業發展的後輩要注意打好根基:「想將事情做好,必先要擁有基礎知識。若想做好關於美術的事情,應要學習專門的課程,如素描、理論及透視等。漫畫也許和藝術繪畫不同,但只要是出色的作品,同樣能感染他人。尤其是繪畫技法﹐擁有足夠的美術造詣,在漫畫範疇融合發揮,再用具吸引力的故事情節襯托畫技,必會讓讀者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