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情侣真实露脸在线,中文字幕天堂中文,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a级毛片高清视频免费大全

香港商報
-- 天氣
【香港非遺系列】搭戲棚技藝 乏繼承恐失傳

【香港非遺系列】搭戲棚技藝 乏繼承恐失傳

責任編輯:朱劍明 2021-05-20 01:01:05 來源:香港商報

 李家俊師傅爬到搭建中的北帝廟球場戲棚尖頂位,紮好這個「金字」,以備做對戲棚尺寸。記者鄭玉君攝

 雖然人手不足,師傅們仍然落力搭建戲棚,左二為李家俊,其他為拍檔,左一是阿賢、右一及右二為細文及阿強。記者鄭玉君攝

 由漢代出現的雛形戲棚至現代具規格的戲棚,這種以竹木臨時搭建的流動舞臺,歷史已有二千年。戲棚在悠長歷史裏,手藝依然是其中關鍵,良好的搭棚技術,竹戲棚經歷颱風也穩固。然而搭棚工作辛苦,老行尊嘆入行者少,隨著自然流失者多,搭戲棚師傅已由十多年前的六七十人,減至現在約40人,若未來沒有新血補充,戲棚搭建技藝勢將在半世紀內失傳。

 全港搭戲棚公司只剩兩間

 搭建蒲臺島戲棚的判頭李家俊師傅,18歲入行搭棚,至今已35年,其中長達22年是搭戲棚。他說,行內搭戲棚的公司只有兩間(三十多年前有十多間),承接每年約50個戲棚,人手一向不足,如農曆七月的盂蘭節,他與拍檔師傅們一個半月內最多搭7個棚,十分吃力,一些地方的盂蘭勝會已不再用竹棚,轉用帆布鋁架棚,如牛頭角下邨、九龍城等。在地盤搭棚跟搭戲棚是兩回事,後者繁複及需要很多技巧,要做上10年才滿師,因此在地盤搭棚,60多歲已乏人問津,但搭戲棚,年紀大些還有工開,行內最老的師傅便已70多歲。

 他嘆謂,真的好少人入行,在自己的師傅班底中,入行最短者都已是六七年前,上月剛剛有一個22歲青年人來做,但做了幾天就不幹了。他說,從來對任何想搭戲棚者持開放態度,只要有心,可邊做邊學。惟疫情前試過有職業訓練局學生來學,沒多久就不再來,希望疫情後會繼續。又試過有來自新加坡的工程師跟他學了一年,但滿足了所謂「興趣」後就打道回府。

 日曬雨淋工作辛苦又危險

 行內缺乏新血,原因是「辛苦」二字足以概括。搭戲棚是戶外工作,日曬雨淋免不了,但那種可怕程度不足為外人道。農曆七月盂蘭節最多戲棚搭,同時間是高溫月,李師傅說:「地下閒閒哋三四十度,試過喺球場,熱到白飯魚(白布鞋)個黑色瀝青鞋底熔咗。」在做足安全措施,惡劣天氣下照樣開工,「有次8號風球,在牛頭角下邨搭戲棚,一邊搭棚,一邊見花盆不斷跌下,有驚無險」,但不可能停工,因要同時間鬥快,準時交場。說起交場,搭戲棚人生這一幕很難忘,「2018年,颱風『山竹』將東涌侯王誕戲棚吹塌,那時剩低7日就要開臺,我們20人齊齊趕工,終於7日內起貨。」

 為理解搭戲棚是怎麼一回事,早前天後誕前後走訪蒲臺島及長洲,看師傅們搭棚。看的天數只3天,每次只看2小時,基本上難窺全豹,但粗淺知道這是一項非常重視團隊合作的技藝。如搭棚頂即他們所稱的擔通,需要在地面的師傅傳遞不同長度的竹枝給棚上師傅,紮在不同部位,又如豎立支柱作用的杉木,要合幾人之力。

 阿滔經十年磨練已成師傅仔。

 阿滔磨練10年成師傅仔

 當然日曬也體驗了,觀摩長洲那天,天文臺顯示中午氣溫31度,但在沒有風及熾熱陽光下,北帝廟球場溫度應不只此數字。師傅們都穿上防曬衣物,隨身裝備有紮實竹木的膠篾、錐仔、鋸、鈎刀、鉸剪、紅筆、手襪、安全帶等。在棚上,他們會爬、走,一時會拿著鋸將一些竹鋸掉後才用膠篾紮實。這樣工作約一小時後,大家到陰涼處休息。搭棚是高危工作,一不留神便會受傷,在蒲臺島觀摩時,師傅仔阿滔給鋸「吻」了一下,手指即時流了不少血,舞臺也濺了一些。

 阿滔被叫作師傅仔,因他雖入行10年,但年僅32歲,是行內幾名最年輕的業者之一。阿滔經過10年磨練,作為師傅的李家俊指他對搭戲棚什麼也會,只欠做得好不好。

 搭戲棚首要不怕熾熱陽光,防曬裝備也不可少。

 李師傅視棚架如同藝術品

 健談、紮紮跳的阿滔,入行前做過售貨員、運輸跟車等職業,但感到好沉悶,不切合他好動的個性,經友人介紹後,膽粗粗走去搭戲棚,估不到第一日返工就刻骨銘心,「技術上不敢說可以,但自信體力完全可應付(當時22歲),這天主要托杉木,大約托了一百條,返到屋企覺得個膊頭好似碎咗咁。」杉木有長有短,平均60多磅一條,就算老師傅如李家俊也要托,年資淺的更是主力。

 無時定的阿滔仍留在行內,因覺工作環境適合他,上班時間彈性,可以做半日,甚至下午4時後才出現,又夏天太熱時試過不上班。工作環境較清靜,如蒲臺島,簡直山明水秀,同樣是搭棚,地盤太嘈了。最重要的還是人事,有體恤他的李師傅,與其他師傅又合拍,做得開心。

 身為判頭的李家俊師傅不可能像阿滔,有棚搭日日跟到足,是將也是兵,搭戲棚對他而言有什麼吸引力?「開始接觸戲棚時,覺得好新鮮,越做越有興趣,搭戲棚和其他地盤棚架不同,戲棚好似一件藝術品,雖然日曬雨淋及比較辛苦,但看見自己製造出來的藝術品,會有成功感。」

 地面師傅傳遞竹枝給棚上師傅做擔通,默契十足。

 李師傅(左)在長洲北帝廟球場豎起大吟柱(主力柱),這些杉木最少也有60多磅,少點氣力也推不動。

 搭戲棚講究力學及結構

 搭戲棚跟地盤棚架確實是兩碼子事,李師傅說,單是「暢」,地盤只有一種,是「拍身暢」,但戲棚還有很多「暢」,如「風暢、挑暢、花心暢、虎牙暢、指角暢、釣魚暢、鉸剪暢、翻挑暢」。暢是將竹或杉斜放,想像打了格仔形的杉和竹架,若無暢撐著,棚架會郁、變形。而不同暢名是指不同部位所產生的支撐力,如花心暢,是鞏固舞臺後牆結構的橫伸力。

 這些戲棚力學及結構問題,以及如何計算尺寸開棚,搭建不同部位如後場、棚頂、看臺、棚兩邊、舞臺等,需要長時間浸淫及花心思,所以搭戲棚師傅豈只是棚佬!他們縱面對市場萎縮、人手不足,在行內的,仍堅持做穩一個戲棚,上演神功戲,人神共樂。(記者 鄭玉君)

責任編輯:朱劍明 【香港非遺系列】搭戲棚技藝 乏繼承恐失傳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