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建部發布《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可複製經驗做法清單(第一批)》,總結了各地在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中加強保護修繕、提升人居環境、發揮遺產價值、創新制度機制等四方面的典型經驗做法。廣東有5項經驗做法被推薦。
在發揮遺產價值方面,佛山市碧江村心街歷史文化街區發揮街區文化教育宣傳功能的經驗做法入選。心街歷史文化街區結合歷史地景裝置展示文獻、圖像和實物,統籌利用古祠廟宇、宅邸民居等公共空間,展現和激活消失的老故事。
汕頭市小公園開埠區中山紀念亭歷史文化街區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產業經驗也榜上有名。小公園開埠區邀請非遺傳承人、工藝美術大師及技藝人才現場展示技藝,並與群眾互動交流,讓遊客親身體驗泥塑、貝雕、拓印等非遺手工,每周舉辦「小公園人才講堂」,讓公眾感受潮汕文化魅力、感受非遺之美。
在創新制度機制方面,廣東有3項好做法入選。惠州市出臺《惠州市歷史建築維護修繕補助辦法》,設立專項資金激勵保護責任人主動保護修繕歷史建築。廣州市恩寧路歷史文化街區構建「政府主導、企業運作、多方參與、利益共享」機制,通過BOT模式引入企業參與街區保護利用工作,分離所有權與經營權,實現國有資產的盤活。廣州市逢源大街—荔灣湖歷史文化街區由行政主管部門牽頭成立「泮塘五約微改造共同締造委員會」,建設單位、管理部門、專家和居民、媒體形成項目行動者聯盟,在改造過程中廣泛收集社會意見,組織百餘次居民訪談、記錄52份口述歷史、開展22場公眾參與活動,確保項目傾聽民生、順應民意。
南方網、粵學習記者 倪仕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