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文豹)閒時,看到一部反映抗戰時期的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是當時影響極大的電影,電影分上下集,上集名為《八年離亂》,下集為《天亮前後》,由當時中國著名演員白楊、陶金、舒繡文、吳茵等老藝術家主演,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上海一家庭悲歡離合的故事,是當時轟動一時的大片,深受民眾歡迎與讚賞,這些電影藝術家精湛的演技,深深打動千萬觀眾的心。
這部老電影引發了我在八十年代中期一次出診的回憶。我一朋友貝貝,到醫院來請我出診,我倆來到了華山路978號(丁香花園)對面一座獨立式的花園住宅。撳門鈴後,見有一位女士出來為我們開門,非常客氣與我們打招呼,表示歡迎與謝謝,使人感到有禮貌與修養的感覺。她不算高,大約165cm,身穿一件極為平常的深藍色碎花上衣。我進門後見她的面容,我有些驚愕了,那不是我國著名的電影表演藝術家「白楊女士」嗎?她那簡樸、親和形象,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引領我們上二樓會客廳,我們見到了她的丈夫,上海著名導演蔣君超先生,蔣先生那時已行動不便,他坐在座椅上,熱情招呼我們。坐下後,我詳細詢問了他的病情,還仔細分析了他的頸椎X光片及CT等各種檢查報告,並對他作了檢查,與其他醫院骨科、神經科診斷相同,是頸椎病(神經根型和脊髓型)而致出現癥狀,影響他行走不便,再加上了年紀,西醫也無明顯特效方法。我向他們夫婦倆詳細介紹了長期保養及運動、針灸、推拿的醫療方案。當時我對他的頸肩上背部作了些推拿手法治療,蔣先生即時感覺輕鬆好轉,故中醫的療法還是可以取得一些近期效果的,長期應用可減輕癥狀,起到保健醫療的作用。蔣先生在詢病交談中,思維清晰,談吐中流露出學者風度和很高的學問修養,溫文儒雅的氣質,是位值得敬重的老人。
蔣君超(左)及白楊(右)。
這對簡樸、大方、平易近人的夫婦,在我國電影藝術發展中具有極大的影響力。蔣君超先生,江蘇常州武進人,是我國著名演員、導演。他早年畢業於上海英法學院,30年代為上海聯華影業公司演員,曾參加《人道》、《共赴國難》等影片拍攝。後去香港,在《血肉長城》、《游擊隊進行曲》等影片中扮演角色,建國後任上海電影製片廠導演,還導演譯製片《世界的心》、《生活的一課》、《母親》等影片。後來他又導演了許多故事片,我年青時看過的一部走向大海的由中叔皇等人主演的影片《乘風破浪》印象深刻。說起他的夫人白楊女士,那更是中國影壇上著名的演員,她塑造的銀幕形象,深深影響了中國影視業。白楊原名楊成芳,出生於北京,1936年,她主演第一部電影《十字街頭》,後與趙丹等演出電影《中華兒女》,1946年又主演了電影《八千里路雲和月》,1947年領銜主演《一江春水向東流》中的孝順賢慧的中國傳統婦女素芬,形象深入人心。1956年與趙丹合作主演的《為了和平》中的江浩之妻丁孟輝,表演中國知識階層的女士形象。之後又在電影《祝福》一劇中,飾演了命運淒慘的中國女性形象祥林嫂。1995年,在世界電影誕生一百周年,中國電影誕生九十周年之際,白楊獲得中國電影世紀獎、女演員獎。
這對電影藝術家夫婦,在與他們交談中,完全感覺到他們的藝術與文化的修養與底蘊,藝術人生、人生藝術,他們是中國電影界中佼佼者,為中國影視業作出傑出的貢獻。與目前影視界的一些「現象」相比,使我們更懷念這些老藝術家的演技、文化修養、謙虛、為人處世的美德。寫此小小的回憶以作紀念。
筆者簡介:吳文豹教授,前香港大學中醫學院副教授,從事中醫臨床、醫學教學55年。曾在滬時從業西醫骨科臨床經驗達17年。在中醫骨傷、推拿、針灸及中西醫結合領域頗有造詣。對臨床、教學有獨特見解與理論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