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巍巍太行到湯湯黃河,從佛教聖地到邊塞雄關。
8月5日至11日,第九屆著名作家看山西採風活動走進忻州,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考察採風。當地秀美的自然風光,滄桑的文物古建,豐富多彩的邊塞文化、佛教文化及紅色旅遊文化,給作家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大家紛紛感嘆本次活動不虛此行、欣然無比。
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陳少卿(右一),忻州市副市長賈玲香(左一)向作家代表授旗
忻州,相傳因漢高祖劉邦白登山脫圍後忻(同欣)然至此而得名。剛到忻州的當晚,作家們便來到了近年來人氣持續爆棚的忻州古城。古城始建於東漢建安二十年(215),是中俄萬里茶路上的歷史文化名城,素有「晉北鎖鑰」之稱。
「去過全國很多地方的古城,忻州古城最為與眾不同,在這裏,明顯能感受到忻州古城在傳承和保護方面都走在了全國的前列。」行走在忻州古城並參觀了城內的遺山(元好問)祠和秀容書院後,《散文海外版》編輯部副主任、執行總編王燕表示。
五臺縣是革命老區,也是徐向前元帥的故鄉。在徐向前故居,作家們一一瞻仰了徐向前元帥的生平事跡和傳奇故事。
作家一行在徐向前元帥紀念館參觀考察
「我能感受到徐向前元帥身上所具有的強烈的愛國激情,他把他的才華和一生,都獻給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這將永遠激勵著我們。」 中國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協軍事文學委員會主任、茅盾文學獎獲得者、本次採風團團長徐貴祥動情地說。
到五臺縣,不能不去五臺山,該山地處華北地區太行山系北端,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中國唯一一處漢藏佛教並存的聖地,同時也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在五臺山,作家一行參觀了五爺廟、顯通寺、菩薩頂,深深體驗了這裏濃厚的佛教文化。
距五臺山景區不遠,有一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佛光寺。寺廟始建於北魏孝文帝時期,其東大殿於唐宣宗大中十年(856)重建,為我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殿堂式木結構建築,被梁思成稱為「中國建築第一瑰寶」。
「佛光寺的歷史價值非常高,整個唐代的建築保存了90%以上。我覺得佛光寺應該讓全世界知道。」山西省文聯主席、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葛水平說。
作家一行在五臺山佛光寺合影留念
「昔別雁門關,今戌龍庭前……」這是李白描寫雁門關的詩句。唐開元年間,李白在好友陪同下,遊覽了素有中華第一關之稱的雁門關。
雁門關位於代縣縣城西北約20公里,歷史上曾是拱衛中原的重要屏障,名將李牧、衛青、霍去病以及楊家將等,都曾在這裏留下過足跡。明代時,雁門關與今忻州境內的寧武關、偏頭關被稱為山西沿外長城的「外三關」,可見當時忻州作為邊塞之地的重要性。
站在雁門關磅礴雄偉的長城上,陝西省作協副主席、西安市作協名譽主席、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吳克敬「有一種熱血沸騰的感覺」。他說,歷史上,雁門關曾發生過2000次以上的戰爭,就其歷史意義和歷史價值來說,這座關隘和長城,在全國可謂首屈一指。
代縣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除雁門關外,還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代州文廟及「聲聞四達」「威鎮三關」的邊靖樓。中國作協社會聯絡部主任、文學博士李曉東被代州文廟恢宏的氣勢和皇家的氣象所折服,表示一定要為代州文廟好好地寫篇文章。遼寧省作協原副主席、大連市作協原主席、魯迅文學獎獲得者素素則認為,「代縣這座小城太美了,讓人留戀不舍」。
作家一行在代州文廟參觀考察
汾河是山西的母親河,其源頭位於寧武縣管涔山一帶,當地林木茂密、風光迷人、風景優美。在寧武縣,作家們參觀了素有華夏第一冰洞之稱的萬年冰洞、建在懸崖絕壁上的懸空村,大家紛紛感嘆大自然造化之神奇及人力的偉大精神。
天下黃河九十九道灣,最美的當屬山西境內的乾坤灣。採風過程中,作家們來到黃河入晉第一縣偏關縣,欣賞了乾坤灣的雄姿及老牛灣的神奇。其間,大家還去了偏關縣下游的河曲縣,參觀了當年山西人走西口的主要通道之一西口古渡,等等。
「我對黃河一直很景仰,走過黃河沿線的很多地方,但偏關縣老牛灣、乾坤灣這一帶的黃河是我心中最想見到的黃河,非常漂亮、非常壯觀,給人以無限的驚喜和想像。」 湖北省文聯名譽主席、茅盾及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劉醒龍說。
本次採風活動,由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共有12名作家參加,考察了忻州市近20個景點景區。(林宇 楊亮)
頂圖:採風活動啟動儀式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