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從剛剛發布的數據情況看,如何評價今年上半年經濟運行表現? ?
答:上半年,外部環境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明顯上升、國內結構調整持續深化等帶來新挑戰,但宏觀政策效應持續釋放、外需有所回暖、新質生產力加速發展等因素也形成新支撐。總的來看,上半年國民經濟延續恢復向好態勢,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成績來之不易。 ?
一是從宏觀指標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觀察經濟運行狀況,通常看經濟增長、就業、物價和國際收支四大宏觀指標。從經濟增長看,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61.7萬億元,同比增長5.0%,對於我們這麼大體量的經濟體,能夠實現5%左右的中高速增長難能可貴。從就業看,儘管面臨總量和結構性壓力,但經濟增長特別是勞動密集度高的服務業持續恢復,為穩定擴大就業提供了支撐,加上就業優先政策發力顯效,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催生新型職業需求,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上半年,城鎮調查失業率穩中有降,平均值為5.1%,比上年同期下降0.2個百分點,尤其是二季度以來,失業率穩定在5.0%;批發零售、住宿餐飲、交通運輸、信息傳輸等服務行業就業人數同比增加較多。從物價看,隨著經濟持續恢復、就業收入穩定,市場供需關係有所改善,物價水平溫和回升。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0.1%,其中二季度上漲0.3%;核心CPI基本穩定,同比上漲0.7%。從國際收支看,上半年貨物進出口總額達21.2萬億元,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重點產品出口優勢鞏固,外匯儲備穩定在3.2萬億美元以上。此外,一些能夠直觀反映經濟運行情況的實物量指標也保持了穩定增長。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同比增長5.2%,貨運量、營業性客運量分別增長4.2%、13.2%。 ?
二是從發展質量看,轉型升級穩中有進。當前我國正處於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觀察中國經濟發展情況不僅要看經濟增長之「量」,更要看轉型之「效」、發展之「質」。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不動搖,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有力推動動能轉換、結構升級、質效提升。上半年,產業向「新」向「綠」轉型態勢更加明顯,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5.8%,比一季度提高0.6個百分點;集成電路、服務機器人、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等智能綠色新產品表現亮眼,產量均保持兩位數增長,為經濟發展積蓄了新動能。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催生新的消費場景,直播帶貨、即時配送等消費新模式不斷湧現,帶動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8.8%,快遞業務量突破800億件。新技術繼續賦能綠色發展,清潔能源生產較快增長,節能降碳取得積極進展,經濟發展的綠色含量提升。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量合計同比增長13.4%,占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比重提升;單位GDP能耗繼續下降。夏收糧油再獲豐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和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提升,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
三是從發展環境看,成績取得殊為不易。事非經過不知難,成如容易卻艱辛。今年以來,全球經濟增長動能偏弱,通脹具有粘性,地緣政治衝突、國際貿易摩擦等問題頻發,國內有效需求不足,企業經營壓力較大,重點領域風險隱患較多,推動經濟穩定運行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在這種複雜情況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不斷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各地區各部門鼓足幹勁、靠前發力有效落實各項宏觀政策,全國人民頂住壓力、持續奮鬥,各方面都付出了艱辛努力,取得的成績很不容易、極不尋常。放在全球坐標中觀察,我國經濟表現依然較好,一季度GDP增速快於美國、歐元區、日本等主要經濟體,結合二季度國內外形勢,預計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速仍將保持領先,仍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和穩定力量。 ?
綜上所述,儘管國內外環境複雜多變,但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既有量的增長,更有質的提升,應該說是一份可圈可點、沉甸甸的成績單。下階段,既要堅定發展信心,看到經濟發展的強大韌性、巨大潛力、有利支撐;也要堅持底線思維,充分估計發展中的困難、挑戰和不確定性,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更好統籌穩增長和增後勁,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發展和安全,進一步實施好宏觀政策,精準發力、持續用力、形成合力,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2.二季度GDP增速出現回落,請問如何看待二季度經濟運行表現,下半年經濟走勢如何?
答:今年上半年,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不確定,國內結構調整陣痛有所顯現,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較以往更為複雜,在這種複雜局面下,我國經濟頂住壓力,運行總體平穩、結構不斷升級,成績來之不易。從二季度當季情況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7%,增速比一季度有所回落,對此,要全面地辯證地看,既要看到短期波動之「形」,更要看到長期發展之「勢」。
從短期來看,二季度經濟增速回落有極端天氣、雨澇災害多發等短期因素的影響,也反映當前經濟運行中的困難挑戰有所增多,特別是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比較突出,國內大循環不夠順暢等等。但從基本面看、從中長期看,經濟穩定運行、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高質量發展的大勢沒有改變。二季度經濟體量超過32萬億元,工業增加值、貨物進出口總額都超過10萬億元,這些總量指標規模依然十分可觀。就業形勢比較穩定,二季度城鎮調查失業率與上年同期和一季度相比均下降0.2個百分點,客運量、鐵路貨運量、用電量等實物量指標保持較快增長,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紮實推進,新產業新動能培育成長。這些都表明當前經濟平穩運行的態勢沒有變,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積極因素還在繼續累積。
展望下半年,外部環境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上升,國內困難挑戰依然不少,但是這些都是前進中的問題、成長中的煩惱,歸根結底要在推動發展中不斷加以解決,對於這些問題,有關部門有清醒的認識,已採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解決。綜合來看,我國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強於不利因素,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發展態勢不會改變。
從供給支撐看,我國夏收糧油再獲豐收,為推動經濟穩定運行、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利條件。作為實體經濟的根基,製造業規模持續擴大、佔比穩步提升、結構不斷優化,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保障能力增強,既是上半年經濟運行的一個亮點,也是下半年穩定增長的重要支撐。二季度,製造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27.0%,同比提高0.1個百分點。從需求支撐看,世界經濟溫和復蘇,部分主要經濟體進入補庫存周期,消費電子等行業上行周期有望延續,有利於我國外需改善。聯合國貿發會議預測2024年全球貿易額可能達到32萬億美元的較高水平;世界銀行將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由之前的2.4%上調至2.6%。同時,我國居民衣食住行和精神文化需求潛力巨大,暑期旅遊研學旺季、開學季、「十一」長假等也有助於帶動消費恢復。短板領域、薄弱環節和新領域新賽道投資還有很大空間,「兩重」項目加快下達、建設提速也有利於帶動投資增長。從動力支撐看,我國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步伐加快,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成長,有助於對衝下行壓力、增強上行動力。上半年,規模以上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2.5%、10.0%;新型消費、新基建等領域發展活力也在不斷釋放。從政策支撐看,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效應不斷顯現,前期發放的專項債、超長期特別國債等逐步轉化為實物工作量,強化政策統籌、綜合施策將持續形成政策合力,為經濟平穩運行提供有利政策條件。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將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戰略部署,將會進一步凝聚社會共識、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激活和增強社會活力。
總的來看,二季度經濟運行可以概括為「形有波動、勢仍向好」,短期波動不會改變長期向好大勢。同時,我們也要全面貫徹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高度重視、積極應對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各種困難挑戰,不斷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3.今年以來,中央出臺了一系列宏觀調控舉措,比如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等,請問政策效果怎麼樣?數據上有哪些體現?
答: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環境,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圍繞擴內需、提信心、惠民生、防風險,靠前發力、加快推進一批針對性、組合性強的政策措施,隨著各項政策逐步落實落地,政策效應陸續顯現,對推動經濟穩定運行、引導產業轉型升級發揮了積極作用。
第一,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需求正在逐步釋放。在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帶動下,上半年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17.3%,拉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個百分點,貢獻率達54.8%;製造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10.0%,高於製造業投資0.5個百分點。大規模設備更新帶動了相關設備生產較快增長,惠及多個重點行業。上半年,規模以上金屬冶煉設備、機床數控裝置、農產品加工專用設備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9.7%、19.2%、49.4%。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引導居民消費潛力有序釋放,對拉動汽車、家電等耐用消費品增長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上半年,限額以上單位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3.1%,比上年同期加快2.1個百分點。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數據顯示,上半年,狹義乘用車零售量984萬輛,同比增長3.3%;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量411萬輛,增長33.1%。截至6月25日12時,商務部汽車以舊換新信息平臺已收到汽車報廢更新補貼申請約11.3萬份,申請量呈現加快增長態勢。
第二,近期房地產市場活躍度有所提升。各地區各部門適應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因城施策,積極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紮實做好保交房工作,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政策效應逐漸釋放,市場活躍度有所提升。上半年,全國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額同比分別下降19.0%、25.0%,降幅比1—5月份收窄1.3、2.9個百分點;房屋新開工面積、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降幅也有所收窄。從住建等相關部門了解的情況看,近幾個月二手房網簽面積同比也有所增長,一線城市6月份成交面積環比增長較快。同時,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積極推進,有利於構建房地產市場發展新模式,也為投資擴張增添了動力。上半年,房地產「三大工程」拉動房地產開發投資0.9個百分點。當然也要看到,目前房地產相關指標仍在下降,房地產市場仍處在調整轉型過程中。
第三,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債等發行使用為投資增長提供了資金保障。擴大有效益的投資、發揮好政府投資對全社會投資的帶動效應是今年投資工作的一個關鍵。有關部門統籌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和中央預算資金,合理安排發行、使用進度,推動重點領域、重點項目建設,為推進投資領域提質增量提供了必要的資金保障。上半年,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5.4%,比全部投資快1.5個百分點,拉動全部投資增長1.2個百分點,其中鐵路運輸業投資增長18.5%,水利管理業投資增長27.4%。目前,2023年增發國債1.5萬個項目已經全部開工建設。
4.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今年以來,各地區積極培育新質生產力,請問新質生產力發展情況如何?經濟高質量發展進程中有哪些亮點?
答: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在穩定經濟運行的同時,對標高質量發展需要,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持續用力,著力激發內生動力活力,以確定性的轉型升級應對不確定性的風險挑戰,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勢頭向好。
一是科技創新引領作用增強,新質生產力培育成長。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今年以來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湧現,大國重器頻頻「上新」,國內首個「地面空間站」通過驗收,C919大型客機累計交付6架,深中通道正式通車試運營,嫦娥六號實現月背採樣返回,成功搭建國際首個通信與智能融合的6G試驗網,科技自立自強水平持續提升,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了新動能。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紮實推進,新產業新產品日益成為新的增長點。上半年,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以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增加值保持兩位數增長;3D打印設備、服務機器人、智能手表等智能產品產量分別增長51.6%、22.8%、10.9%。高技術產業投資持續較快增長,數字新基建加快建設,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得到較好發揮。上半年,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0.6%,快於全部投資6.7個百分點。截至5月底,全國新建5G基站46萬個;規劃具有高性能計算機集群的智算中心達10餘個,智能算力占算力總規模比重超過30%。
二是綠色低碳轉型持續深入,能源生產消費結構持續優化。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順應綠色低碳發展新趨勢,我國新能源產業依靠持續的技術創新、完善的產業鏈體系實現較快增長。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34.3%,配套產品充電樁、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產量分別增長25.4%、16.5%。光伏產業鏈增勢良好,主要原材料多晶硅、單晶硅、太陽能工業用超白玻璃產量同比分別增長55.4%、43.6%、42.8%。與此同時,清潔能源體系加快建設,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有序推進,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步形成。初步測算,上半年非化石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同比提高1.9個百分點。
三是高水平開放繼續深化,國際循環的質量進一步提升。在世界經濟增長動能偏弱、外部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我國外貿出口質升量穩,進口規模穩步擴大,對經濟增長作出了積極貢獻。上半年,汽車、船舶、集成電路等產品出口額同比分別增長22.2%、91.1%、25.6%;民營企業進出口額增長11.2%,占進出口總額比重提升至55%,外貿主力軍繼續發展壯大。上半年,貨物和服務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3.9%。我國積極拓展世界經貿合作「朋友圈」,上半年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計進出口額同比增長7.2%;中歐班列累計開行量比上年提前19天突破萬列,累計發送貨物量增長11%,為維護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發揮了積極作用。與此同時,免簽國家範圍繼續擴大,外國人來華經商、旅遊觀光、探親訪友熱度攀升,中外人員交流更加密切。上半年,全國各口岸入境外國人超1400萬人次,其中通過免簽入境的外國人次同比增長近2倍。
四是基本民生保障有效,安全發展基礎得到鞏固。繼續加大保基本兜底線力度,突出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切實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轉移淨收入同比名義增長5.0%;其中人均社會救濟和補助收入、人均養老金離退休金分別增長5.5%、8.9%;外來農業戶籍勞動力城鎮調查失業率均值為4.7%,低於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0.4個百分點。夏糧再獲豐收,全國夏糧產量2996億斤,比上年增產2.5%。主要能源供給繼續增加,生產生活用能得到較好保障。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原油、天然氣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9%、6.0%。製造業補鏈強鏈持續推進,創新主體不斷培育,產業鏈韌性有所提升。截至6月底,全國累計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已超14萬家,其中「小巨人」企業1.2萬家。
也要看到,我國仍處於經濟恢復和轉型升級關鍵期,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不確定,國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突出,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因素還不同程度存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仍需久久為功、持續用力。要繼續落實好黨中央決策部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把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等戰略任務落實到位,促進新舊動能平穩轉換,切實增強經濟內生動力。
5.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將為我國改革發展做出重要部署,請問從主要數據指標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改革發展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
答: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在新的歷史關頭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戰略決策,著力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著力激發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活力、潛力,引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發生新的歷史性變革。
一是經濟實力實現歷史性躍升。在科學有效的宏觀調控作用下,我國經濟戰勝多種困難挑戰,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2013—2023年,經濟實現了年均6.1%的中高速增長,增速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對世界經濟增長年均貢獻率超過30%。2023年,經濟總量超過126萬億元,按不變價計算比2012年增長92.4%,占世界經濟比重達18%左右,比2012年提高約7個百分點,穩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實現新突破,2023年達89538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12681美元,連續3年超過1.2萬美元。在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同時,就業物價總體穩定,2013—2023年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超1.4億人;國際收支基本平衡,近年來外匯儲備規模穩定在3.2萬億美元以上。
二是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我國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嫦娥」奔月、「北斗」組網、「奮鬥者」號逐夢深藍,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顯著增強。2023年,我國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為2.64%,比2012年提高0.73個百分點,超過歐盟國家平均水平。截至2023年底,國內有效發明專利達401.5萬件,成為世界上首個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數量突破400萬件的國家。科技創新持續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2013—2023年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3%,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航空航天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不斷發展壯大。
三是經濟發展的協調性不斷提升。我國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工業結構向中高端邁進。2023年,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達15.7%、33.6%,比2012年提高6.3、5.4個百分點。需求結構持續改善,消費主引擎作用進一步增強,2023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82.5%。新型城鎮化取得顯著成效,2023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6.16%,比2012年末提高13.06個百分點。區域協調發展縱深推進,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東數西算等重大工程顯著改善了區域發展格局,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區域重大戰略培育出更多發展動力源和增長極。
四是綠色發展邁出堅實步伐。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重污染天數明顯減少,水環境質量顯著改善,土壤風險得到有效管控。清潔能源快速發展,新能源產業鏈輻射帶動作用增強,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2023年,清潔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的26.4%,比2012年提高11.9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2013—2023年,我國以年均3.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1%的經濟增長,能耗強度累計下降26.1%,是全球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
五是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全面深化改革,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穩步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快形成,各類經營主體活力不斷激發。2023年末登記在冊經營主體1.84億戶,是2012年的3.3倍。全方位高水平開放型經濟加快形成,貨物貿易規模連創新高,從2012年的24.4萬億元增加到2023年的41.8萬億元,出口國際市場份額從11.1%提升到14.2%。「一帶一路」朋友圈擴容至15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中歐班列通達歐洲25個國家200多個城市。
六是人民生活得到全方位改善。脫貧攻堅戰取得重大成果,歷史性消除了絕對貧困,補齊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突出短板。居民收入穩步增加,耐用消費品升級換代,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2013—2023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6.2%。2023年,居民每百戶家用汽車擁有量為49.7輛,是2013年的2.9倍。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駛入快車道,截至2023年底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0.7億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3億人,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各級教育普及程度達到或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國民素質穩步提升,2023年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1.05年。
七是安全保障能力逐步提升。糧食安全得到有力保障,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穩更牢。2023年,糧食總產量13908億斤,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人均糧食占有量超過490公斤,高於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糧食安全線。能源供給保障能力持續提升,煤、油、氣、電、核及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供應體系基本形成。2023年,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達到48.3億噸標準煤,比2012年增長37.6%。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不斷取得突破,在關係國家安全的領域和節點構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國內生產供應體系。2023年,我國製造業增加值連續14年位居全球首位,超四成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
在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偉大實踐中,我們積累了豐富的物質技術基礎,這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注入了不竭動力,也為我們有效應對化解前進道路上的一系列風險挑戰增添了底氣和信心。當前我國面臨的發展環境仍然是機遇與挑戰並存,但總的來看,機遇大於挑戰,辦法多於困難。對此,要堅定發展信心、保持戰略定力,緊抓一切有利時機、用好一切有利條件,深化改革,著力解決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卡點堵點問題,不斷為經濟社會發展增動力、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