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6時23分,嫦娥六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預選著陸區?!告隙鹆媚铩惯@穩穩的一落看似輕盈輕鬆,卻蘊藏著科研人員的眾多智慧和積澱。
近年來,一些國家和機構的月球探測器在開展探月時相繼遭遇挫折。儘管此前中國嫦娥三號、四號、五號探測器均成功實現月面軟著陸,但事實上月面著陸的難度並不低。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是嫦娥六號的預選著陸區,但具體著陸地點的地質形成年齡、地殼成分和結構仍是未知數。
難以預知的著陸點環境,也給嫦娥六號探測器落月帶來了挑戰。嫦娥六號探測器「出發」前,地面科研人員只能通過衛星遙感影像了解著陸區概況。但著陸時具體會遇到多少石塊、撞擊坑?這些小尺寸的障礙物無法提前獲知。
為了讓「嫦娥六姑娘」更平緩地飛進「廣寒宮」,研製團隊前期在探測器上做了多項精巧設計。
設計一:「選址準、落得穩」
嫦娥六號著陸區域的選擇,既要考慮科學價值,也要盡量選擇較為平坦的區域著陸。相比月球正面,月球背面著陸難度也有所提高。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黃昊表示,月球正面的平地較多,此前嫦娥五號著陸的月面區域,相對而言比較平整。而南極-艾特肯盆地的地形異常複雜,著陸區附近遍布著大大小小的高地。
環月階段,嫦娥六號用20餘天調整好位置,為落月做準備。在軌道設計上,相比嫦娥五號,嫦娥六號的近月制動從2次變成3次。通過3次近月制動,嫦娥六號可利用一系列控制方式,讓探測器較為精準地飛行到預定著陸區上空,再擇機實施著陸。
「嫦娥六號的月面著陸是在無大氣環境的地外天體進行,其本質是依靠發動機反推、通過消耗推進劑的方式來完成月面軟著陸?!裹S昊說。
設計二:測距測速、障礙識別
著陸有且只有一次機會,必須一次成功。為了更好控制著陸過程,科研人員在嫦娥六號探測器上配置了多個敏感器,包括微波敏感器、激光敏感器和一系列光學成像敏感器。這些敏感器可實現測距測速、障礙識別等功能,以求平穩、安全著陸。
在降落的過程中,嫦娥六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距離月面較近時,主發動機會激起月塵,容易干擾光學敏感器判斷。為了不讓月塵「迷了眼睛」,嫦娥六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還配置了伽馬關機敏感器,通過伽馬射線在月面的反射,準確測量組合體和月面的距離,確保組合體發動機能準時關機,安全著陸。
設計三:著陸緩衝「顯身手」
落月的關鍵在於平穩二字。嫦娥六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在落月時,撞擊月面會形成較大的衝擊載荷,必須設計相應的著陸緩衝系統,吸收著陸的衝擊載荷,保證探測器不翻倒、不陷落,這是落月的技術難題之一。
著陸緩衝機構,通俗地說,就是嫦娥五號的「著陸腿」。黃昊表示,「著陸腿」可以在嫦娥六號著陸過程中吸收著陸衝擊的能量,起到緩衝作用,保證著陸器設備的安全性。
在科研人員的保駕護航下,「嫦娥六姑娘」已翩然飛進「廣寒宮」,其後續的月背「挖土」之旅更值得期待。(中新社記者 郭超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