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時代,如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表達?國家一級編導、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東方歌舞團)藝術總監沈晨從實踐中提煉出兩點:東方美學和中國精神。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近年作品《只此青綠》大熱「出圈」,給當代舞臺帶來了持續的衝擊與震動,也為世界文化和人類文明留下中華美學的刻度。
此次參加2024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推動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分論壇,沈晨有備而來,將在圓桌對話與大家分享他的兩點思考。第一,充分展示東方美學和中國精神。作為全程參與2008年、2022年兩屆奧運會的「雙奧」導演,沈晨最深的感受是,如今的中國,不再需要憑藉宏偉場面來展現泱泱大國的氣勢,而是以大道至簡的理念盡顯大國姿態與氣度。這種對中華文化的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實現與世界多元文化接軌的堅實基礎。他以奧運會舉例,「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用世界語言講述中國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到2022年冬奧會充滿中華文化和人文情懷的展示,正是中國文化自信的具體體現,真實、立體、全面地向世界展現了一個充滿文化自信、開放包容、海納百川的中國。」
第二,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比如以《千里江山圖》為背景創作的舞劇《只此青綠》,沒有拘泥於流傳千載的名畫本身,而是將歷史題材與現代審美及創作手法相結合,在時空交錯中,展現了新時代、當代人對中華文化的解讀。這部舞劇自去年起陸續在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以及新加坡等地上演,受到海外觀眾廣泛讚譽,沈晨解讀其成功密碼為「以傳統文化底蘊為根基,借當代語境來表達」,從而令大家喜歡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作過程中,主創團隊沒有閉門造車,而是廣邀故宮專家、大國工匠共同探討,共同創作。「我們不是復原,不是考古,《只此青綠》中展卷人、磨石人、製墨人、織絹人、篆刻人以及青綠腰的設計,都是在傳統文化中找到素材和靈感,對其進行創造性表達、創新性發展。」
數十年傳統文化的深厚積澱,500多場演出淬煉,成就《只此青綠》成為現象級作品。很多人期待「青綠」後再出爆款,但沈晨坦言,精品是可遇不可求的。「一部精品藝術的誕生,恐怕就是天時地利人和的一瞬間,當它出現時,我們緊緊抓住。」一縷陽光、一輪明月、一盞星辰……人生會有無數動情的時刻,文藝作品捕捉的正是人生無數的時刻。
作為藝術創作生產的「國家隊」,從人才梯隊到作品創作,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一直是業內標桿。早年,李谷一、朱明瑛、成方圓等一大批優秀藝術家均出自這裏,也誕生了《國色》《十二生肖》等文藝精品;如今,中國舞壇「雙子星」周莉亞、韓真在此冉冉升起,不光成功打造《只此青綠》,與深圳攜手創作的舞劇《詠春》也掀起「詠春熱」文化盛景。「我們院團擔負著文化交流的重要使命,在藝術構思與加工上必須堅持高起點、高站位。」沈晨認為,「這裏集結了全中國最優秀的藝術創作者和舞臺表演者,必須完成最好的藝術作品。」所以他對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之行充滿期待,「這是思維的交鋒和碰撞,也是打開認知和心胸的契機。隨著時代發展,在國際交往中,因為意識形態、文化內涵的差異,特別需要通過文化溝通來讓民心相通。文化強國是我們這代人趕上的一個非常好的契機,賦予我們創造更多優秀藝術作品的可能。同時反過來也對我們提出了挑戰,要靜下心思考,如何用優秀精緻的藝術作品來豐富文化強國的概念,用文化去賦能。」
不久前剛踏上深圳土地的沈晨,對這座城市最深的印象就是「旺盛的生命力」。談起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永久落戶深圳,沈晨深表贊同,「深圳面向大海,是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它的胸襟海納百川,最適合先鋒思維在此碰撞、凝聚、重組,最後誕生更好的理念,吸引全世界的目光。」(深圳報業集團記者 趙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