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全國人大代表、廣東高院院長張海波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過去一年來,粵省法院以塑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為中心任務,全面加強粵港澳三地訴訟規則機制銜接,務實擴大司法交流合作成果,全力構建跨境糾紛化解「優選地」,持續打造更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國際、區際法律服務品牌,以高質量司法推動大灣區在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列。
推動粵港澳三地司法規則銜接進入「深水區」
據介紹,粵法院去年共審結一審涉港澳民商事案件1.3萬件,佔全國64.8%,辦理國際區際司法協助案件3082件。深圳法院「完善國際法律服務和協作機制」等4條綜合改革試點經驗舉措,被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七部委向全國推廣。
張海波認為,大灣區發展的核心就是融合,通過產業、科技、人才等全方位的融合和流動,達到1+1+1遠遠大於3的乘數效應。落到司法工作中,就是要深化司法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特別是在制度「軟環境」的對接上取得突破。在各方的共同推動下,粵港澳三地司法規則銜接已經從制度理論性研究進入具體實踐,從更緊密的司法協助到構建涉港澳特別程序規則,再到規則的直接吸收借鑑。
去年廣東在出臺第一個審理涉港澳商事糾紛司法規則銜接指引的基礎上,又出臺了第二個指引,目前司法規則銜接已包括案件管轄、訴訟主體、文書送達、證據審查、域外法適用、證人出庭作證等多個方面。張海波透露,今年,廣東將出臺第三個指引,同時持續深化粵港澳大灣區案例研究基地、粵港澳司法研究創新基地等建設,推動三地司法規則銜接進入「深水區」。
張海波指,在司法實踐中,廣東還通過建設全省統一的粵港澳大灣區法律查明平臺、發布中英葡三語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糾紛典型案例,依法準確適用國際公約、國際慣例和域外法審理涉外涉港澳案件等,持續推動內地與港澳司法規則銜接向縱深發展。
目前,大灣區域外法查明平臺資源增至376個查明案例、3萬部域外法、近7萬份裁判文書,聘請了30位港澳法律專家擔任首批專家庫成員,去年廣東省法院通過適用國際公約、國際慣例和域外法審理各類案件121件,其中涉及香港法和澳門法60餘件。
聘請120名港澳調解員參與跨境糾紛化解
值得注意的是,廣東法院持續擴大調解「朋友圈」。建立了廣東全省統一的港澳調解員名冊,聘請120名港澳調解員參與跨境糾紛化解。
去年底,經最高人民法院批準,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深圳前海合作區人民法院探索吸納香港國際調解中心、香港調解會等港澳調解組織為特邀調解組織,成為全國首個允許引入港澳特邀調解組織的試點地區。審裁對接進入「快車道」。
在積極打造「仲裁友好型」司法環境的同時,粵法院引導當事人更多選擇仲裁化解糾紛,依托裁審對接電子平臺,調取仲裁案卷時間由線下平均兩個月縮短至數小時,仲裁保全、執行和仲裁司法審查辦理效率大幅提升。
在深入實施涉外涉港澳臺審判精品戰略中。張海波續稱,去年廣東有2個案件入選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性案例,有6個案例入選最高人民法院涉「一帶一路」建設、適用國際條約和國際慣例等各類典型案例,通過打造標桿性案例提升涉港澳審判司法公信力和國際影響力。當前,越來越多的港澳當事人將灣區內地九市法院作為訴訟「優選地」。
張海波表示,下一步,粵法院將在法治框架內協同推進解決大灣區先行先試政策與現行法律法規的衝突,集中力量推進司法規則銜接機制對接領域的縱深突破,推動「港資港法港仲裁」和「澳資澳法澳仲裁」落地,加快推進港澳特邀調解組織選聘工作,籌辦首期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司法實務培訓班,吸納更多專門力量共同參與跨境糾紛多元化解,進一步提升跨境商事爭議解決整體效能,在更好地推進粵港澳融合發展中充分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優越性。(記者 盧偉)
頂圖:全國人大代表、廣東高院院長張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