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區全國政協委員、觀瀾湖集團主席 朱鼎健
現在距離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新的一份《財政預算案》不足一個半月,但已有消息透露政府庫房收入大減,導致香港特區再一次錄得財政赤字。由於特區政府財政狀況堪憂,近日社會上出現不少聲音和意見要求政府增加稅收和縮減開支,例如開徵離境稅、削減個人入息免稅額以擴闊稅基,以及提高公立醫院急癥室服務收費等。
筆者認同,任何一個負責任政府,當處於艱難時期,有必要開源節流。不過,特區政府當下面對的挑戰,並非能夠單單以加稅或減稅來應付,就高枕無憂。筆者相信特區政府和財政司司長在作出任何公共財政決策之前,都會從高點俯瞰全局,通盤考量外圍和內部環境和條件,特別是在困難時期,是要考慮如何「治本」。
去年,內地和香港恢復通關後,香港的經濟和社會逐漸回歸正常,也實現了「由亂到治」,繼而向「由治及興」前進。儘管如此,香港還是承受許多內外圍壓力和挑戰。內部方面,香港樓市和股市沉寂,而出口呈現疲弱。外圍方面,不少是香港自身無法控制的挑戰,包括環球孳息高企、頻繁不歇的地緣軍事衝突、虛擬貨幣市場泡沫爆破和全球供應鏈受到干擾等。而美國為了遏止中國發展而發動的芯片和貿易戰,不單影響中國內地,還對香港經濟造成一定衝擊。以上各種負面內外圍環境和因素,今年還極可能會繼續影響香港。
甫入2024年,香港在全球新股集資市場的排名下跌至第八位,對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響起了警號。因此大家若仍糾纏在加稅或減稅問題上來應付政府財赤,感覺還是停留在「治標」層面,難以克服衝擊香港的潛在巨大威脅。而即使特區政府迫不得已開徵新稅或加稅,也不應損害經濟復元的進度或對社會弱勢群體造成沉重負擔。
筆者認為,新一份財政預算案首要應做的是,要高屋建瓴地聚焦如何鞏固香港的優勢和提升香港的競爭力,落實「十四五」規劃確立香港「八大中心」的定位,並繼續投入資源進一步推動香港融入國家和大灣區發展。畢竟中國是當今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製造國,香港絕對能發揮「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繼續築牢成為國家聯通世界,擔當引進國際企業和投資者進軍內地市場的「橋樑」。
筆者深信,若香港能夠把握和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這個橋樑角色,勢必能夠渡過種種難關。因此筆者期望香港各界人士支持特區政府和財政司司長,能夠從宏觀環球視野出發,為香港制定具高瞻遠矚、應對外來挑戰的一份財政預算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