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諸多金融機構中,消費金融是最貼近消費者機構之一,『雙11』也是其重要陣地。如何在滿足風控要求下,最大限度實現消費者和機構的雙贏,是消費金融機構的核心要義。這就意味著,誰在科技研發領域走在前列,誰就能佔據主動權。」有業界專家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業界專家表示,消金行業競爭逐步邁向技術PK,一批以科技驅動的機構,能夠第一時間把握科技脈動,率先開展技術革新,這就使得消金行業在服務經濟發展的業態變得更加豐富。
「對於消金機構來說,『雙11』等大型消費場景的參與度,更多體現在支付環節。例如,電商平臺均會通過發放優惠券、直接減免等方式,向支付渠道導流,以提高用戶量和使用率。在這背後,消金機構常常扮演著資金提供者的角色。這便對消金機構提出了更高要求:短時間內如何做到針對不同平臺的不同消費場景、不同的消費人群立刻做出精準的風險判斷,為消費者提供最合適的金融服務。包括精準描繪用戶畫像,通過模型的計算做出的風控策略,包括該用戶收入能力、還款能力、審批多少金額、利率多少等,給出個性化的方案,最終完成授信審批和提現審批,讓有需要的用戶真正享受到普惠金融。」
這是對消金機構而言是不小的考驗,同時也是消金公司核心競爭力的體現。據悉,其中的「佼佼者」馬上消費,其風控審批整個流程的時間控制在秒級。
馬上消費金融副總經理兼CTO蔣寧在此前採訪中表示:目前,馬上消費每天能基於用戶1000萬個行為做出風險判斷,每天做上億次模型計算,每秒可以處理150萬特徵的計算,讓風控策略儲備足且多元,能夠短時間內給出最合適的方案。「隨著大模型越來越聰明,一個可以辦理業務的有溫度的數字人將在不遠的未來出現。」(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謝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