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的一江清水,成就了成都平原的沃野千里,滋養出「天府之國」的物華天寶,更潤澤出濃香天下的「中國酒都」宜賓、釀出了「大國濃香」五糧液美酒。
10月20日,由四川經濟日報社、五糧液共同主辦的「大江之韻·探尋岷江」主題調研採訪活動在成都啟動。此次主題調研採訪活動,邀請了諸多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循文脈印跡,從海拔3727米的弓槓嶺啟程,走訪岷江源頭、成都平原、三蘇故里、嘉州樂山、「中國酒都」宜賓等地,以實地走訪調研、座談交流、「圍爐」對話等方式,探尋大江與城市發展、優勢產業、城市文化、市民精神、五糧美酒的深度關聯。
聲音,探討水、城、酒的深厚聯結
自古以來,岷江流域就是農業發達之區、糧食盛產之區,在岷江終點、長江起點城市、「中國酒都」宜賓,採訪團探尋了這條豐產之江與城市特色產業五糧液的塑造關係。
四川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成都市作家協會常務副主席、《成都傳》作者蔣藍講述了水與城市、水與川酒的關係。蔣藍表示,川酒之所以好,五糧液之所以好,是四川適宜的海拔加上岷江水的加持,再加上川地持守匠心的釀酒工匠,這才哺育出四川千年不衰的川酒文化。而自然之水和人文之水的交融,讓岷江流域更具有包容性,這就是川酒飄香最大的秘密。
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諮詢委員會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聯主席,四川省社會科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後強,從物理學、化學、經濟學、哲學等多重視角深度解讀岷江,並由此探討其與五糧液的深層聯繫。在李後強看來,五糧液和岷江是共生、共鳴、共榮、共享、共進的關係,要從更科學的角度去解讀二者的內在聯繫,讓一江一酒不僅各美其美,更要美美與共。
成都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省詩歌學會副會長凸凹認為,水定人,水定城。岷江流域孕育了成都、宜賓等城市,因岷江滋養而誕生了璀璨文化、豐碩產物,因為有水、有城,於是有了人,然後才有了酒,「中國的、世界的」名酒五糧液也由此誕生。
阿壩州人大常委會原主任、著名羌族作家谷運龍認為,酒和水有著不解的淵源,水好酒才好。五糧液之所以成為世界名酒,離不開岷江獨特的自然、文化、生態內涵。只有岷江保護得好,才能水清酒美。
四川省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長李忠東認為,整條岷江的河水都適合釀酒,而白酒產業在宜賓更發達,有兩個原因:一是宜賓的氣候濕潤少風,溫度最適合釀酒;二是豐沛的河水方便水運,沿岸修建了許多城鎮,南來北往的人貿易交往,在人口眾多、商貿繁榮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孕育產業、產生能工巧匠等。
思考,提供綠色發展「和美方案」
五糧液釀酒用水,取自岷江。1987年,五糧液為更好地利用岷江的優質水源,經科學測繪後,垂直打入地下90米深,通過400米隧道抽取岷江江心古河道水作為釀酒用水,此水甘美清冽,水質優良,富含對人體有益的20多種微量元素。而五糧液承載著以岷江文化為代表的巴蜀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歷經千年歷史沉澱與傳承,成為和美文化的集大成者。
受益於岷江,五糧液也同樣以在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上的不斷付出,回報著岷江,通過大力實施綠色製造、優化能源結構,全面推進擴綠、節能、減污、降碳,致力保護好長江上游水質,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成為長江上游生態的守護者和綠色低碳發展的代表酒企。
在岷江流域生態環境治理中,五糧液從水資源重複利用、生態修復、污染防治與管護等多個方面持續發力,高標準建成園區環保生態濕地和濱江生態保護區,助力長江上游生態屏障保護。
在綠色發展上,自2015年提出「生態循環」理念,2021年升級打造「零碳」酒企,通過煤改氣工程、廢水沼氣發電、酒糟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措施,依托擴綠、節能、減污、降碳等措施,大力開展節能降碳行動,五糧液始終走在綠色製造的前列,從先行者再到領先者,推動自身綠色低碳發展的同時,也為白酒行業走生態發展之路提供了一套完整可借鑑的「和美方案」。
正是在綠色發展上的巨大貢獻,五糧液先後摘取2017年度環境誠信企業、國家工信部「綠色工廠」等榮譽稱號,2018—2020年連續三年榮獲「年度社會責任獎」;2021年成功入選工信部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示範企業名單,成為白酒行業首家和唯一獲此殊榮的企業;入選「可持續中國產業發展行動」2022年度產業案例,成為唯一收錄於《可持續中國企業發展實踐指南》的酒企。在近期舉行的2023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峰會邊會——產業可持續創新活動上,五糧液攜手國內多家優秀企業共同簽署了「工商界在行動·可持續產業發展共識」倡議,「五糧液集團在污水深度治理中開拓創新設計濕地解決方案,恢復生物多樣性」也作為共識倡議的優秀案例在會議現場發布。
保護岷江流域,就是保持中國濃香型白酒產區優勢的基底。作為川酒以及中國白酒代表企業,五糧液以「不惜代價,不遺餘力」的態度保護岷江及長江上游生態,發出時代最強音,續寫和美新篇章,成為扛起上游擔當、守護一江清水的重要力量。(記者 羅婧今 通訊員 伍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