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衣記—香港電影旗袍戲服秀」展覽已於今日(3日)開始至2024年5月5日於香港電影資料館展覽廳舉辦。香港電影資料館一級助理館長陳彩玉由籌備至今大概是兩年時間,而社會近年開始很著重旗袍保育,是時侯再做一個展覽,並可從美指角度了解旗袍特色,很多設(shè)計並非所述年代,達到東方美由香港承傳,很多名人或官員在不同場合身穿旗袍代表中國人身份,令旗袍文化和歷史流傳開去。
圖為「更衣記-香港電影旗袍戲服秀」展覽策展顧問張西美。記者 馮瀚文攝
香港電影資料館一級助理館長陳彩玉介紹壁布板內(nèi)容。記者 馮瀚文攝
「更衣記-香港電影旗袍戲服秀」展覽策展顧問張西美拍攝影片介紹旗袍特色。記者 馮瀚文攝
陳彩玉指,一進場會有10分鐘影片,內(nèi)有14套電影片段,影片旁邊有一些動畫,展示旗袍花樣。由於展覽過程中收集了很多資料,某部分是三四十年代,很想與觀眾分享,於是決定以一份號外形式講述,期望觀眾除了觀賞真實旗袍,還可看一些文字資料和圖片知道當(dāng)時情況。另外有一些服裝指導(dǎo)個人簡介,包括萬籟鳴、馮琳、盧世侯、張西美和樸若木。
圖為 阮玲玉(張曼玉)。記者 馮瀚文攝
圖為慾海情魔(胡燕妮)。記者 馮瀚文攝
圖為勾魂艷曲(李麗華)。記者 馮瀚文攝
「更衣記—香港電影旗袍戲服秀」展覽,展出31套由多位經(jīng)典女星在上世紀(jì)50年代至90年代的電影中穿過的旗袍戲服。記者 馮瀚文攝
「更衣記-香港電影旗袍戲服秀」展覽重現(xiàn)不同時代電影展現(xiàn)的流行風(fēng)尚。記者 馮瀚文攝
「更衣記—香港電影旗袍戲服秀」展覽策展顧問張西美表示,平時收集很多長輩的長衫,但何時和為何穿著的資料是不整全。至於今次有電影和明星作根據(jù),知道明星身材,並選擇最多故事講旗袍展出。她更介紹兩個特別區(qū),第一個是喜劇區(qū),展出鄧碧雲(yún)和沈殿霞於《南北媽打》中曾穿著的旗袍,讓大家知道旗袍在不同年代講述不同故事。第二個是抗戰(zhàn)區(qū),旗袍特別不艷麗,《傾城之戀》電影當(dāng)時採用的旗袍很創(chuàng)作,不太符合年代,繆騫人旗袍前後採用不同物料,猜測可能是戰(zhàn)爭時物資不足,爸爸衣服改給孩子,而在鏡頭看到這現(xiàn)象很有趣。《滾滾紅塵》則是自己參與的電影,北方人大多身穿棉袍,並在表面穿一件較薄衣服保護不能經(jīng)常清洗的棉袍,張曼玉角色會穿著帆布鞋、到處去的女孩,並決意不熨旗袍,因拍攝時特意弄皺的。至於林清霞穿著的旗袍與早前民國男裝很相似,肩膀沒有裁剪出來,但很可惜經(jīng)典的橙色圍巾因多年外借予他人使用,導(dǎo)致很殘缺,只能以數(shù)碼印刷花紋出來,無法重塑經(jīng)典鏡頭。
展覽分為不同的區(qū)域,包括「傳統(tǒng)變奏」、「幾何生趣」、「花枝招展」及「年代的塑造」等。記者 馮瀚文攝
「更衣記—香港電影旗袍戲服秀」已於今日(3日)開始至2024年5月5日於香港電影資料館展覽廳舉辦。記者 馮瀚文攝
據(jù)介紹,展覽展出31套由多位經(jīng)典女星在不同的電影中穿著的旗袍,包括《紅玫瑰》(1952)的李麗華、《新紅樓夢》(1952)的羅蘭、《都會交響曲》(1954)的夏夢、《蕉風(fēng)椰雨》(1960)的樂蒂、《藍與黑》(1966)的林黛、《滾滾紅塵》(1990)的林青霞及《阮玲玉》(1992)的張曼玉等。
左起:傾城之戀(繆騫人)、滾滾紅塵(張曼玉)、滾滾紅塵(林青霞)。記者 馮瀚文攝
南北媽打(左起:鄧碧雲(yún)、沈殿霞)。記者 馮瀚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