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三年疫情,新界不少宗族都停止大型祭祖活動,荃灣清快塘客家傅氏是其中一員。傅氏在此期間雖然沒有大型祭祀,但有維持每年到13處祖先墓地割草的工作,並奉上清香,由此,今年復常後的大型拜祭,事情進展順利,所有墓地少見雜草,拜祭方便;出席人數雖然較疫情前幾年減少,但大家吃久違的客家鹹菜豆卜炆豬肉,都感到開懷歡暢。展望11月,傅氏將會恢復到內地祭祖,期望屆時會有更多子孫參加。
清快塘 位置示意圖
十六世祖傅昌榮的妻子李氏,葬於八鄉滿崗,墓地周邊經割草後開揚,方便子孫拜祭,上圖為未割草前模樣。
大約300年前,十六世祖傅昌榮(傅族始祖在山西)從廣東省五華縣來到清快塘,見此地好山好水,適宜安居並開展農耕如種稻,生三子名宏亮、宏熙及宏光,此後開枝散葉並分支深井、荃灣海壩及屯門虎地,現今村民逾千,其中以深井聚居最多村民。傅族為知輩分,每輩會依據特定字命名,以十五世祖君貴公計起,有字輩對聯如是:「君昌宏超應有爵 華元錦秀習文章」,若由昌榮公算起,在港已繁衍至第十二代文字輩。不過祖居地清快塘,在上世紀60年代末受當局興建水塘影響,好水之地不再,村民陸續搬走,變成廢村,目前只有一戶人家近年返舊居長住。這名居民住所的周邊地方也是每年村民祭祖聚腳之地,包括有大型戶外搭建廚房用來炆豬肉。
四十多人分工各司其職
傅氏深井祖堂司理傅志堅說,雖然因限聚等原因,族人沒有參與祭祖三年,但仍有人每年去割草,清理祖墳,否則草多至變森林。割草小組成員四五人,走遍13處墓地,最近的在清快塘,遠的可至八鄉,割完後會點燃簡單香燭,代表宗親拜祭,聊表寸心。他又指雖然無祭祀幾年,今年再做一切如常,靠著團體的力量,分擔各職務,包括採購、廚房、運輸、場地、爐灶、割草、士多管理等,計及祖堂司理、顧問、監督等,參與的工作人員有四十多人。
準備好祖先墓地所在地方的名牌、祭品及用作清潔墓地的掃帚,族人會分成多個小隊,乘專車前往拜祭。
炆千斤豬肉煮120個盆菜
其中廚房工作人員在重陽祭祖日即10月23日清早,已到戶外搭建廚房處理盆菜材料,切鹹菜、烚豬肉及豆卜,烚過的豬肉切件後會炆煮,大約兩小時接近煮腍時加入豆卜及鹹菜,然後打盆即將煮好的豬肉分別放入多個鋁盆。主廚傅運芳煮山頭祭祖盆已十多年,他說四個紅毛泥大磚爐建了二十多年,從前的很簡陋,只用黃泥蓋石頭,不過從前用柴作燃料,約十年前改用石油氣。今次祭祖所用豬肉分量跟以往差不多,約有千斤包括800斤上肉及200斤腩肉,打盆約120個。他以經驗分享道,炆豬肉除了一般醬料,要落冰糖,可令肉質軟腍皮融化。
煮盆的廚房很大,足夠十多二十人同時工作,前方有祭祖子孫享用客家鹹菜豆卜炆豬肉。
兵分多隊往拜祭至黃昏
而傅氏祭祖要吃客家鹹菜豆卜炆豬肉,原因是拜祭地方多,有些路途遙遠,從前交通不便年代,要走不少路,力氣很重要,於是形成這個慣例,大家在早上先拜祭在清快塘湖洋咀及草頭坳的十六世祖傅昌榮及十七世祖傅宏熙,午間吃完盆菜後,分成多隊前往周邊地方拜祭其餘祖先。大約4時多,各人回來吃晚餐。
近百傅族子孫拜祭十六世祖傅昌榮。 記者 鄭玉君攝
記者這天跟隨傅氏族人到最遠的墓地拜祭,這祖先是十六世祖傅昌榮的妻子李氏,葬在八鄉滿崗。傅志堅說,昔年昌榮公子宏熙在滿崗教書,那裏的父老給他好地方來安葬母親。由清快塘驅車起步,最少40分鐘才到達。墓地位於一豬場附近,汽車要在豬場通道駛過才到達,否則就要停在豬場門口,花10分鐘時間從田基地前往。帶路者是負責割草事宜的傅天秀,他說拜山前20日去割草,他與幾個人花了三四天時間,在十幾處墓地割草,由朝做到黑。割草多年的他,坦言每年都要割,否則雜草多到嚇死人,遮了整個墓。怪不得昌榮公妻子的墓這麼整潔,周圍開揚,子孫們誠心上香,祈求福澤綿綿。(香港商報記者 鄭玉君)
頂圖:傅運芳(右)講解炆豬肉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