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25日)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主題為「拼經濟謀發展 惠民生添幸福」,其中在創新科技及工業發展方面,《施政報告》於七大範疇制訂重點政策。
一、加快數字政府建設
推動數字經濟:
由財政司司長主持的「數字化經濟發展委員會」正研究數字基建、數據跨境流動、企業數碼轉型及人力資源配套,明年初提出建議。
以數據及政策帶動發展:
成立「數字政策辦公室」,由「數字政策專員」帶領,制訂數字政府、數據治理及資訊科技政策,整合政府內部資訊科技資源,推動開放數據,協調各部門推出更多政府數字服務;
今年內發布促進數據流通及保障數據安全的管理辦法。
推動更多數字政府方案 ,便民利商:
明年起推出數字政府及智慧城市「百項方案」;
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公眾貨物裝卸區的保安;
在新建政府停車場和短期租約停車場提供自動泊車系統;
所有政府收費服務一年內全面落實電子支付;
開發智慧搜救手機應用程式;
在1823查詢服務中擴展人工智能聊天機械人服務等。
特區政府與廣東省政府積極促進兩地政務服務「跨境通辦」,讓香港居民以「智方便」登入廣東省政務服務網,以及讓兩地居民利用在當地的自助服務機,無須親身到當地辦理政務服務。
二、推進「新型工業化」
於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內成立「新型工業發展辦公室」,由工業專員領導,以產業導向為原則,推進「新型工業化」、支援重點企業在港發展、協助製造業利用創科升級轉型、扶植初創企業;
設立100億元「新型工業加速計劃」;
為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的企業,提供更多資助,包括為在港新設生產設施而其投資不低於2億元的企業,按1(政府): 2 (公司)的配對,提供最多2億元資助;
探討讓「新型工業加速計劃」下的企業可更彈性聘用非本地的技術人員,及適度放寬使用資助聘用研究人才的限制。
三、推動研發及成果轉化
促進微電子研發,明年內成立「香港微電子研發院」,引領和促進大學、研發中心和業界合作,包括研究第三代半導體核心技術,利用大灣區內完備的製造業產業鏈和龐大的市場。明年啟用「微電子中心」;
支援初創企業成果轉化,透過「產學研1+計劃」,促進大學的科研成果轉化和商品化,首批申請結果明年第一季公布;
每所指定大學技術轉移處的資助上限增加一倍至1600萬元;
吸納更多境外海內外知名的初創服務機構落戶香港,提供孵化及進一步發展指導服務;
設立第三個InnoHK研發平臺,明年籌備設立第三個平臺,聚焦先進製造、材料、能源及可持續發展。
四、人工智能發展
加速建設超算中心,數碼港明年起分階段設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支撐科研及相關行業的強大算力需求,推動產業發展。
五、推動數據跨境流動
今年6月內地與特區簽訂合作備忘錄,促進內地數據在大灣區內跨境安全流動。特區政府正與廣東省商討在大灣區以先行先試方式,簡化內地個人數據流動到香港的合規安排,便利大灣區內包括金融、醫療等跨境服務提供。
六、共同推進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及北部都會區協同發展
研究創新性的措施:
便利科研人員進出的安排,如預先登記、利用科技簡化園區往來,包括研究以人面識別技術達到無感過關;
便利河套合作區內跨境資金流動;
便利為研究或試驗而採集的數據和樣本的交流,包括臨床生物樣本;
利用香港匯聚國際人才優勢,帶領參與河套合作區工作;
推進前沿科技研究,加快實現中試轉化,配合河套合作區的發展,如對接深圳園區的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中心,共同搭建生物醫藥公共研發服務平臺等。
新田科技城的空間規劃對接河套合作區的發展定位,並與香港科技競爭力的布局結合。新田科技城約600公頃發展土地中的一半為創科用地,確保跨境基建配套、土地審批、公私營合作等政策積極配合,產生協同效應。
七、新增創科土地
北區沙嶺兩公頃土地將改作創科及相關用途。(中通社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