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
香港應對颱風暴雨之類極端天氣,安全系數已算較高,軟硬基建均較健全,鮮少造成嚴重傷亡,本屆政府還進一步增設「全政府動員」機制,及在信息方面增加預警和發放密度。然而,由早前的數百年一遇暴雨,到剛過去的「小犬」颱風,皆暴露了一些問題,顯示我們應對極端天氣仍有優化空間。比如因應機場出現旅客滯留問題,特首李家超昨便要求運輸及物流局和業界,研究改善惡劣天氣下疏導乘客的安排。
必先釐清,任何極端情況下的安排,均須秉持安全至上的大原則。天文臺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除給出風力及方向等資料,重中之重是警告市民保持戒備,以策安全。八號風球時,天文臺提出的應注意事項,是「如情況許可,市民應盡早回家,避免逗留在街上」;但到九號風球,則強調「切勿外出。如果已經在有遮蔽的地方躲避,就應該繼續留在原處」,當掛十號風球,還須進一步留意風向轉變,因風眼掠過後風力隨時恢復及從另一方向吹來。換言之,九號和十號風球高掛後,就不宜建議市民冒險回家,絕不能夠低估箇中危險性,尤其在保險公司不受保下,一旦發生意外,由乘客到司機更沒保障。除非確保安全前提,否則政府更不宜設立措施鼓勵交通工具行駛,就連出入港鐵站、的士站的步行距離亦然。
可這不代表極端天氣下無法優化安排,基於安全原則,至少有三個方向值得探討:
一,疏導乘客宜於八號風球時或更早階段完成,而非遲至九號風球高掛之後。事實上,天文臺近年預警已提早,絕大多數市民在八號風球時、甚至三號風球時已可安全回家,公交亦會配合加強運力,所以放工放學基本秩序井然。
二,至於須緊守崗位的市民,或剛抵機場的旅客,無法在九號風球前及早回家或入住酒店的,根據天文臺的警告,最佳應對是繼續留在安全地方暫避,冒險外闖實屬下下之策。環顧世界,極端天氣下滯留機場的畫面,比比皆是。為安全計,機場一般亦會取消航班和延遲升降,提醒乘客在出門前留意航班資訊,而機管局更為滯留旅客提供食水、毛氈等,旁邊機場酒店亦有房間可以入住。香港要提供更體貼、更優質的服務,可考慮在機場內增設有床位的休息室和淋浴設施,或增加設計上方便躺臥的椅子和休憩處。
三,在預警方面,本港天文臺系統即使已達國際水平,仍受到科技限制,無法保證神準,但從政府行政層面還可優化。上次世紀暴雨期間,政務司便首次發出「極端情況」警告,證明有助社會更好應變。今後在預測風球大概率八轉九的基礎上,即使天文臺維持八號波,政務司能否預早發出等同九號波的「極端情況」?即使最終風力未達標,亦可從緊更好保障市民生命財產。香港是一座安全城市,但安全絕非天掉下來。過往打風時蔬菜動輒被搶購一空,現在颱風時則食肆座無虛席,既引證了香港安全程度之高,但亦凸顯了市民安全意識有待提高。無論如何,應對極端天氣,不可掉以輕心。底線思維是,必須建基於安全大前提上,再爭取提高市民及旅客的利便性。根據情況,不斷優化應對,既保安全,又最小限度影響基本生活。(中通社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