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聯房屋事務發言人陳學鋒和民建聯人力事務發言人顏汶羽今日(4日)公布「社會民生滿意指數」。顏汶羽提到指數由第一次的100、上升至第二次106.8至今次110,反映香港市民就12方面的民生狀況的滿意度是穩步上揚。
陳學鋒介紹,3次指數調查分別是在去年7月、今年1月和今年7月進行,就著12方面進行評分,牽涉土地房屋供應、居住環境、交通、保護環境、動物權益、協助青年向上發展和向上流動、醫療服務、改善貧富懸殊、保障勞工權益、教育、照顧長者和社會福利。他期望能得出一個發展趨勢並作匯報。
今年7月的調查是以電話方式於7月10至19日訪問816位市民。顏汶羽透露,交通、社會福利和醫療服務是得分最高的3項,而居住環境、改善貧富懸殊與土地房屋供應是得分最低的3項。交通和照顧長者分別由今年1月6.44及5.51下跌0.07與0.01,他認為前者下跌是合符民情,因出現很多交通上改變如三隧分流方案、隧道費增加與一些交通工具陸續加價,後者跌幅則可視為基本穩定。
此外,較年輕受訪者對社會民生狀況滿意度相對較低,較年長人士相對較高。顏汶羽提到年青人對政府施政有較大期望,對社會民生上各範疇需要各有不同,故評分較少是合符情況。他回應12項範疇大多在合格線、5分以上,由於必定有一批市民不喜歡政策,故期望各位能注重趨勢多於絕對值,在了解有關調查時會較為合理。
顏汶羽點出改善貧富懸殊的建議,包括優化「在職家庭津貼」,新增「64至144小時總工時層級」和申請期可由6個月縮短至2個月。其次是調整法定最低工資計算方式,民建聯建議以低薪行業的百分之十底層員工的時薪作掛鉤。第三是針對跨代貧窮問題,為18歲或以下兒童設立「新生代儲蓄基金」,由政府、家庭與第三方互相供款,應對其生活、教育與買樓需要。第四是進一步增加託兒設施及資源,在不同商貿區增設託兒中心,政府可鼓勵大企業大集團設立託兒中心予員工,相信可更全面覆蓋雙職家庭需要,並期望政府於施政報告可有一些著墨。
陳學鋒就調查顯示市民在土地房屋供應方面滿意度較低,民建聯提出4個方向建議。第一是如何改善基層住屋問題,尤其是劣質劏房,希望能制訂5年內取締劣質劏房的路線圖、《業主與租客(綜合)條例》,《水務設施規則》、《建築物條例》要加強執法、盡快成立起始租金避免租金負擔太大和現金津貼恒常化直到公屋供應加大為止。第二是近年很多舊樓失修問題,故期望政府能加大巡查力度,於全港近8000幢50年或以上樓齡的綜合用途樓宇作巡查與跟進,同時成立跨部門專責小組,協助他們進行維修,並可研究「代辦主導」維修機制,在達到一定指標下便可代辦修葺工程。第三方面是要全面檢討《市區重建策略》,提升效率,用好市場。第四方面要修訂《長遠房屋策略》公營房屋年均供應目標至3萬個單位、居屋達到1.5萬個,假如做到便有條件把公屋輪侯時間縮短至4年或更少。
頂圖:民建聯房屋事務發言人陳學鋒和民建聯人力事務發言人顏汶羽今日(4日)公布「社會民生滿意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