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臨黃海,江蘇省啟東市東海鎮大概便是由此得名的吧。
從海中生,在海中長,幾度圍墾造田,幾經撤銷合併,幾代人的艱苦奮鬥,舊時的荒茫野盪已然變了模樣。
歲月更迭,今天的東海鎮,6萬多人口,18個行政村,枕海望江,政通人和,物阜民豐。
愛上東海,只需到這裏走一走、看一看、聽一聽。
走一走 萬畝灘涂生金淌銀
11.9公里海岸線、2萬多畝灘涂,東海鎮資源得天獨厚。
東海鎮擁有11.9公里海岸線、2萬多畝灘涂,漁業資源得天獨厚。
蜿蜒的海岸線上,一座座白色大風車在藍天白雲下巍然佇立,狹長的翅翼緩緩旋轉,將風能轉化為電能。一方方池塘之上,一排排光伏發電板整齊排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向外望去,潮間帶早已沒有百年前的荒涼,取而代之的是海產品養殖業的繁榮。在「靠海養海、養海富民」的思路下,潮間帶投苗大大減輕了海洋捕撈壓力,使堤外淺水灘涂變成盛產貝類的聚寶盆,為雖有勞力但無技術、無門路的六七十歲農民提供了就業機會。
海岸線往裏,是梭子蟹、脊尾白蝦、文蛤等水產品綜合養殖示範園區,和老天爺賞飯吃的呂四海洋捕撈業不同,這裏的海水養殖需投入更多成本,需要養殖戶擁有豐富的經驗。一旦開始養殖,養殖戶幾乎不能離開自己承包的這方池塘,等到臘月來臨,蝦蟹成熟,豐收就是這片海對他們最好的回報。
為實現水產養殖可持續發展,每年,這裏用於水產品的研發培養高達數百萬元。亮相央視的紅文蛤,就是江蘇省海洋水產研究所歷經10餘年選育而成的高產品種,與其他文蛤相比,紅文蛤口較密實,烹飪前無需吐沙,殼薄肉多,輕輕一吮,鮮嫩流汁,唇齒留香,其外觀鮮紅艷麗,釉質光亮,被冠以「玫瑰之約」的美稱。
發展萬畝潮間帶灘涂貝類養殖,建設脊尾白蝦和三疣梭子蟹混養高效生態標準化池塘1.5萬畝,年產水產品6000餘噸,年產值近2億元,帶動千餘養殖戶過上「紅火日子」,放大沿海區位、灘涂產業優勢,實現興村富民目標,東海鎮一直在路上。
聽一聽 好人故事向上向善
在東海鎮,幾位好人故事口口相傳,如雨露般滋潤著一顆顆心靈。
在東余鎮村,中國好人陳衛忠幾十年來不顧個人安危,憑一己之力挽救6條鮮活生命,幫助困難人群做了數不清的好事,被周邊群眾親切地譽為「生命的忠誠衛士,生活的貼心幫手」。
戴祥村村民黃輝,在妻女先後患病,母親身有殘疾的情況下,多年如一日,無微不至地照顧家人。黃輝先後獲評「啟東好人」「江蘇好人」、第七屆江蘇省道德模範。
中國好人顧邦祥扎根灘涂,40年堅守諾言造福鄉親。他建成「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幫助鄉親增收7000餘萬元;管轄3個村的發展建設,先後拿出250萬元資助村基礎設施建設。
樸實,善良,具有大愛和奉獻精神,陳衛忠、黃輝、顧邦祥身上凝聚的,是東海這片大地上代代傳承凝聚成的傳統美德。他們猶如明燈照亮更多凡人善舉,召喚著人們融入崇德向善的隊伍。
一群好人,滿鎮正風。星宏村村民仇佩英憑藉柔弱雙肩撐起風雨飄搖的家、身殘志堅農場主朱雲飛幫助63個家庭走上致富路、「90後」先鋒黨員吳昊打造千畝西蘭花基地帶動百姓就業等事跡得到廣泛傳播,掀起新一輪向「好人」學習熱潮,「德善東海」特色品牌越擦越亮。
近年來,東海鎮堅持以「閱」育人,深耕「海韻之悅」閱讀品牌,「創新146工作模式,推動鄉村閱讀深入人心」入選全國農家書屋優秀案例。在文化的滋養下,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已然成為東海文明創建路上最動人的風景。
鄉鎮公路村村通
看一看 水美鄉村如詩如畫
漫步生態河道示範村——東海鎮武東村,河流穿村而過,碧水潺潺、綠樹成行,偶有魚翔淺底,「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秀麗風光映入眼簾。
武東村河道的「蛻變新生」,是東海鎮突出「水核心」、持續改善生態環境的生動縮影。各村在水治理方面狠下苦功,傾心傾力打造「水美鄉村」,高標準建成生態河道33條,全鎮水環境質量得到持續提升。
歷時一年多的整治修復,東海鎮二滧河從一道「傷疤」變身一處美景,成為東海百姓休閒打卡的「新地標」。在雲祥村,一條條寬敞的水泥路穿村而過……得益於「每家淨」人居環境整治行動,讓雲祥村走出了一條「淨、綠、美」的發展新路。
東海鎮開展以「一家一戶潔淨」為基礎的「每家淨」人居環境整治工程。潔淨家園「每家淨」因注入更多民意元素,故而廣大鄉親既是積極參與者,又成直接受益者。
河道「蛻變新生」、路橋「全線貫通」、綠化「見縫插針」……東海鎮始終瞄準「小而精」的工作思路,突出鄉土鄉情,用足「繡花」功夫,推動「一處美」向「處處美」、「一時美」到「時時美」轉變,一步一個腳印把富有地域特色、承載田園鄉愁的生態宜居美麗畫卷轉化為百姓可知可感的美好現實。(來源 啟東市融媒體中心)
頂圖:江蘇省啟東市東海鎮東臨黃海,枕海望江,政通人和,物阜民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