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亭縣城風光如畫。本報記者 武威 特約記者 黃青文 攝
【香港商報網訊】4月4日,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七仙廣場上,正在舉行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圖片展覽,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參觀。于海南而言,三十而立,意義重大。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而言,這30年同樣意義非凡。從地方公共財政年收入不足500萬元的貧困縣,發展到2016年地方公共財政收入達到4.5億余元的“大山明珠”,從只有兩條街道的小縣城變身為處處新樓房的宜居地,保亭30年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據《海南日報》報道:30年,保亭與海南同呼吸共成長。未來,保亭將繼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舉全縣之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快“一城一園兩基地”建設,全力打造富裕保亭、文明保亭、和諧保亭、美麗保亭。
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保亭居民黃青文是一名攝影愛好者,今年50多歲的他,拍遍了保亭大街小巷的角角落落,一幀幀照片無聲地訴說著當地的風土人情。4月4日,他看著七仙廣場上的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圖片展覽,感慨萬千。
“30年前,這里是一個年財政收入不到500萬元的貧困縣。縣城里都是一排排凌亂、破舊的黑瓦房,街道狹窄。基礎設施陳舊,縣城里僅有新興街、新民街兩條街道。”黃青文說。
1987年12月20日,國務院批準設立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從此保亭翻開了歷史上嶄新的一頁,專心強基固本,努力夯實經濟基礎。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是我國最大的紅毛丹生產基地,種植面積3.3萬畝。當地每年開展紅毛丹采摘季活動,結合黎族苗族民俗風情,吸引游人紛至沓來。 本報記者 武威 攝
30年前的保亭,有著突出的自然環境優勢,經濟發展卻滯后。如何徹底改變城鄉面貌、全面調整產業結構、提升經濟和社會軟硬實力、夯實民生基礎、塑造保亭嶄新的形象,成為歷屆縣委、縣政府的初心和使命。
“過去村里是泥濘的土路,村民們總盼著有個自行車。如今,村村通道路鋪得平整規范,家家都有摩托車,有的人還買了小轎車。茅草屋也變成了嶄新的樓房。”毛感鄉居民黃碧靈說。
據悉,2017年,保亭全縣生產總值27.19億元,同比增長7.4%;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67億元,同比增長24.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25億元,同比增長10.5%。第一產業增加值6.41億元,增長5.1%;第二產業增加值5.77億元,增長4.5%;第三產業增加值15億元,增長9.6%。
不僅如此,保亭的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優化,產業基礎明顯增強。三大產業結構比例由1987年的64.2:9.9:25.9調整為2016年的39.1:12.5:48.4;投資規模迅速擴大,經濟社會發展后勁明顯增強。1987年—2016年,保亭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42億元,年均增長18.5%。
全域旅游奮力前行
2017年,對于保亭人民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瓊樂高速逐漸合龍,五指山至保亭至海棠灣高速公路順利開工,為“藏在深閨”的保亭旅游帶來了發展的利好消息。
“作為海南省‘十三五’重點建設項目,山海高速(五指山至保亭至海棠灣)已開工建設,路線全長約55公里,計劃2020年底建成通車,屆時保亭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將全面駛入快車道。”保亭縣委書記王昱正說。
據保亭縣旅游委主任林孟地介紹,保亭旅游業起步于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直至2003年才設立縣旅游局。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保亭旅游歷經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特別是5年來,保亭依托雨林、溫泉、養生、南藥和民俗文化等豐富的旅游資源,定位打造“雨林溫泉謐境,國際養生家園”的目標,主動融入大三亞旅游經濟圈,堅持“藍綠互融、山海并舉”的差異化特色高端發展的道路。2013年,呀諾達熱帶雨林文化旅游區榮膺國家5A級旅游景區;2015年,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區榮膺國家5A級景區;2016年,七仙嶺溫泉國家森林公園景區榮獲國家4A級景區。
近年來,保亭遵循旅游開發與保護文化多樣性相和諧,發展與保護相促進,強縣與富民相統一的發展思路,先后獲得“中國最佳文化生態旅游目的地”“中國最佳綠色旅游名縣”“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中國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等殊榮,神玉文化園景區被農業部授予“全國休閑漁業示范基地”稱號,并被水利部批準為“國家水利風景區”。
今年,保亭繼續以優質資源和高品質的開發打造全域旅游發展品牌,讓旅游發展實現新的突破。
黎風苗韻聲聲入耳
在保亭三道鎮,云集了檳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區、呀諾達景區和布隆賽鄉村文化旅游度假區等文化旅游景區。深厚的少數民族文化積淀和豐富多樣的民族文化形態,讓這幾個旅游景區各具特色,吸引國內外眾多游客紛至沓來。
近年來,隨著“文化+旅游”的逐漸融合,保亭全域旅游發展穩步前行,不僅帶來了穩定增長的客流,也讓當地的民族文化得到了更好的弘揚和傳承。
“景區在深入挖掘和弘揚當地文化上都進行了積極探索,不僅保護、保存了一批優秀的文化遺產,而且逐步讓它們走向規模化、產業化的發展道路,實現了動態保護。”保亭縣文體局局長吳凌云告訴記者。
在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區,旅游演藝節目《檳榔·古韻》以近乎原生態的藝術形式,生動展示了鉆木取火、舂米、打柴等傳統生產生活方式。
“參加演出的演員,絕大多數是景區的工作人員和當地的原住民。這臺耗資1200萬元的精彩表演已經成為檳榔谷景區的保留節目,5年來久演不衰。”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區副總經理陳國東表示,園區內建起了展示館,集中了一批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隨處可見的黎族織錦阿婆、現場演奏的八音藝人等,都能讓人感受到濃濃的民族風情。
陳國東告訴記者,景區現在年接待游客超過100萬人次,獲得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海南首批文化產業重點項目及示范基地”等多項榮譽。
近年來,保亭不斷提升和推進文化建設,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網絡實現全覆蓋,建成了縣城文化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七仙文化廣場、月亮文化休閑廣場、甘工鳥文化主題公園、廣播電視發射塔、廣播電視演播中心以及9個鄉鎮綜合文化站、55個村級文體活動室、69個農家書屋等城鄉“三級”公共文化基礎設施。
不僅如此,保亭縣政府每年組織開展民族歌舞演出、黎族苗族民歌比賽、廣場健身操舞比賽、社區文藝匯演、農民文藝匯演及文藝下鄉等各類文化活動100多場次,同時積極推進精準文化扶貧。“一年下來,我們要進行200多場演出,幾乎每天都在排練,雖然辛苦,但能傳播民族文化,我覺得特別值得。”三道鎮三弓村村民黃柳慧說。
站在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的重大歷史節點上,保亭將繼續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省第七次黨代會及省委七屆二次、三次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舉全縣之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快“一城一園兩基地”建設,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力打造富裕保亭、文明保亭、和諧保亭、美麗保亭!(作者:賈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