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2024十大校長論壇今日(9日)舉行,由教育局局長蔡若蓮主禮,她在會上表示,香港是全球頂尖大學最集中的城市之一,優秀的教育品牌得到海內外廣泛認知和認同。全港10位大專院校校長也現身說法,認為香港具有多項優勢,包括作為「大灣區戰略中心」、高度國際化等,可以成為全球教育樞紐。
灼見名家2024十大校長論壇今舉行。記者 崔俊良攝
蔡若蓮致辭時表示,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支持香港打造成國際高端人才聚集高地,未來10年是香港高等教育發展的黃金機會。她說,香港是全球頂尖大學最集中的城市之一,許多學科是全球首屈一指,加上良好的教育基建、優秀的科研人才、雄厚的研究實力,優秀的教育品牌得到海內外廣泛認知和認同。
蔡若蓮指出,香港要增強發展動能,必須同時優化人力資本,培養更多掌握應用技術能力的高質量人才,配合國家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設改革。特區政府在不同層面多管齊下,推動職專教育、鼓勵年輕人按個人興趣和能力選擇升學之路,加入不同行業。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致辭。記者 崔俊良攝
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指出,香港高教正面臨去全球化和AI衝擊的雙重挑戰,呼籲教育界積極創新,以應對AI時代的「大洗牌」。他又說,雖然新加坡的科研經費是香港的一倍,但香港擁有新加坡所不具備的優勢,例如「大灣區戰略中心」。
香港大學校長張翔(右)發言。記者 崔俊良攝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透過錄像發言,指目前香港距離成為全球教育和創新科技樞紐這兩個目標只是咫尺之遙,香港的高等教育界擁有高國際排名、高素質人才、高度國際化的三高優勢,香港教育界在現有基礎之上,做好國際橋樑的角色,絕對有助香港成為全球教育和創新科技樞紐。
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指出,香港的教育需要與時俱進,尋求產業化和國際化,「如果香港的高等教育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無法保持特色,那麼我們的優勢將會逐漸消失。」他以拔牙為例,指香港的醫療服務可能會受到來自深圳的競爭。
香港嶺南大學校長秦泗釗表示,香港目前的教育空間相對局促,特別是八大公立大學及私立院校,難以支撐國際一流教育的發展。他建議充分利用北部都會區及其他新發展區域的空間資源,將高等教育機構進駐其中,「這不僅有助於北部都會區的高層次發展,也能為大學提供良好的空間環境。」
香港浸會大學校長衞炳江表示,要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需要確保教育水平與國際接軌。透過加強與國際知名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合作,開展更多的國際交流項目,吸引更多的國際學生和學者來港學習和研究。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長倪明選亦通過錄像發表講話。他表示,香港可以充分利用國家政策,發展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香港作為中外文化交匯的國際大都會,擁有開放包容的生態,並且採用與國際接軌的體制機制,有利於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和有國際勝任力的人才。
香港城市大學(東莞)執行校長魯春(右)、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左)。記者 崔俊良攝
香港城市大學(東莞)執行校長魯春表示,從大灣區、香港高校及市場的角度,都希望本港的大學能朝著國際化的方向發展。他呼籲香港高等教育界共同努力,克服當前的挑戰,推進國際化發展,為社會和國家的發展貢獻力量。
香港教育大學校長李子建說,「要做大個餅,不能不提大灣區」,香港作為教育樞紐,需要加強互動互通。他認為,資金需要進一步打通,除了教資會,還需要民間及海外社會提供資金。
香港都會大學校長林群聲認為,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是為香港、國家挽留國際人才,各間大學若能持續成功吸引人才,便可以繼續支持他們繼續發展。
香港教育大學校長李子建(左)、香港都會大學校長林群聲(右)記者 崔俊良攝
香港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認為,香港不可能永遠跟西方的一套走,而香港能否進一步發揮東方或中國人的傳統教育理念,啟發全球高等教育體系?他說,比較重視老師和學生能否關心一些世界要共同面對的重要問題,並鼓勵他們尋找相應的解決方案。。(記者 林駿強)
香港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記者 崔俊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