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圍天瑞(一)邨早前錄得2宗流行病學上關連的本地登革熱感染個案,政府跨部門防治蟲鼠督導委員會(委員會)今日(5日)召開特別會議,商討落實進一步措施以防止本地感染登革熱個案擴散;部門亦匯報了其管轄範疇內防治蚊患的工作。
現在是控制本地登革熱爆發關鍵時刻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亦有出席會議。他表示,白紋伊蚊是傳播登革熱的媒介,現在是控制本地登革熱爆發的關鍵時刻,各決策局和部門必須立刻實施及時、持續、密集及有效的防蚊滅蚊行動,以防止登革熱在社區進一步傳播和演變成風土病。
謝展寰指,除了加強滅蚊和防蚊工作,提高市民對防治蚊患的認識亦至關重要。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會與有關部門和地方組織緊密聯繫,透過他們的地區工作網絡,廣泛派發滅蚊海報及小冊子,以提醒市民切勿掉以輕心,並呼籲支持防治蚊患的工作。
本地登革熱爆發仍處於早期階段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向各與會者講述本地登革熱個案的詳情及其風險評估。根據目前掌握的流行病學資料,本地的登革熱爆發現時仍處於早期階段,屬於關鍵時刻,在現階段必須實施有效的防蚊滅蚊行動,以防止登革熱進一步蔓延。
食環署向各部門匯報過去一個多月,因應2宗於天水圍出現的登革熱本地個案,所進行的針對性滅蚊工作。食環署及相關部門已於2名病人的住所、工作地點及於潛伏期及病發後到訪過的地點,加強防蚊滅蚊工作,包括:
在相關地點附近250米範圍內的樹木茂密地點進行密集式霧化處理工作,及設置捕蚊器,以殺滅成蚊;
每星期巡查地點,清理積水,施放殺蟲劑及清除遺棄的水載容器,以防止蚊子滋生;
進行除草工作以清除潛在蚊子棲息地及利便控蚊工作;及
加強宣傳教育,包括舉辦健康講座、設置流動教育中心及派發宣傳單張等。
已編製防蚊滅蚊目標清單
食環署在會上呼籲各部門在其管轄的範圍內,積極進行防治蚊患工作和進行密集式防蚊滅蚊的工作,以減低傳播登革熱的風險。各部門亦已編製一份目標清單,涵蓋各部門管轄範圍內所有潛在蚊子滋生及鄰近人口密集的地點,以進行定期霧化處理工作。
今日的會議由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主持,出席的決策局、政府部門及機構代表有:漁農自然護理署、建築署、屋宇署、土木工程拓展署、發展局、衞生署、渠務署、教育局、機電工程署、食環署、政府產業署、醫院管理局、民政事務總署、房屋署、路政署、政府新聞處、地政總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海事處、社會福利署、運輸署和水務署。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環境及生態局常任秘書長(食物)劉利群及署理食環署署長姚繼卓,昨日(4日)前往天水圍天瑞邨及附近一帶,視察相關政府部門為防止登革熱所進行的滅蚊工作。
滅蚊防蚊工作擴至天水圍其他地方
為防止本地爆發登革熱,房屋署、食環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均已即時加強天水圍天瑞(一)邨及病人曾到訪過的地方一帶的滅蚊防蚊工作,有關工作正擴展至天水圍其他地方,並會持續進行一段時間。衞生防護中心聯同食環署亦已在當區舉辦健康講座。
除了注意環境衞生外,市民應注意下列防蚊和個人保護措施:
徹底檢查集水溝氣隔、屋頂雨水槽、明渠及排水渠,避免淤塞;
每星期至少一次以鹼性清潔劑擦洗溝渠和排水明渠,以除去可能積聚的蚊卵;
汽水罐、空樽及空盒等垃圾應妥善棄置在有蓋的垃圾桶內;
栽種花卉的水應每星期最少徹底更換一次,盡量避免使用墊碟;
在雨季前把凹凸不平的地面填平;
避免在叢林逗留;
戶外活動期間,做好個人保護措施,穿著淺色長袖上衣和長褲,並於外露的皮膚及衣服上塗上含避蚊胺成分的昆蟲驅避劑;及
出現登革熱病徵(包括高燒、嚴重頭痛、眼窩後疼痛、肌肉及關節痛、噁心、嘔吐、淋巴結腫脹以及出疹)的人士應及早求醫。
從受蚊傳疾病影響地區回港 14日或21日內需繼續使用昆蟲驅避劑
為減低感染蚊傳疾病的風險,除一般措施外,市民如從受影響地區回港,應在14日(登革熱)或至少21日(寨卡病毒感染)內繼續使用昆蟲驅避劑。若感到不適,應盡快求醫,並告知醫生外遊細節。含避蚊胺的昆蟲驅避劑可有效防蚊,市民應注意以下事項:
先仔細閱讀標籤說明;
在進入可能被蚊叮的範圍前使用;
塗在外露皮膚及衣服;
孕婦使用避蚊胺的濃度上限是30%,兒童則為10%*;
先塗防曬霜,再塗昆蟲驅避劑;及
遵照標籤說明,只於有需要時重複使用。
頂圖: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左四)和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左五)出席會議,與會者來自三個決策局和20個政府部門及機構。政府新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