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協會成員 李龍
6月28日,在候機往重慶的時候收到消息,國家財政部、海關總署及稅務總局聯合公布,內地居民自香港澳門購買商品免稅額度由5000元(人民幣,下同)增加到12000元,連同口岸進境免稅店商品共計15000元,7月1日開始逐步實施。這對香港游處於水深火熱的旅遊業和零售業絕對是久旱逢甘露的好消息,既體現了中央對香港的全方位支持和關懷,也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自疫情過去兩地通關以來,香港的經濟面對不少的困難和挑戰,其中一項就是旅客消費模式的改變,來港但留港過夜的少,留港過夜但購物消費的少,這與內地海關5000元免稅額上限及大陸海關嚴查旅客行李有莫大的關係。在內地居民消費水平快速提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持續下降的情況下,5000元的免稅額實在是嚴重不夠,相比之下內地居民寧願飛去匯率屢創新低的日本血拼,大量的內地遊客為日本疲弱的旅遊業零售業注入澎湃的動力,推動日本的疫後經濟快速增長。
內地和香港一衣帶水,一脈相承,兩地居民來往頻繁,交往密切,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粵港澳大灣區構想以來,兩地融合發展迅速,這從每個周末幾十萬港人北上消費可見一斑,雖然有聲音提出是否可以開徵離境稅來挽救本港瀕臨危險境地的零售餐飲業,但港府均從大局著想沒有採納,目的就是順應國家發展戰略,將香港加速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但在便利兩地居民通關和來往的具體操作層面,內地也應該與時俱進,程序上盡量多做減法,便利措施上多做加法,最近港府透露的東鐵線不入羅湖,羅湖關不做「一地兩檢」就是一件非常令人遺憾的事。
這次內地居民免稅額度的提高,雖然與之前一些議員,業內人士提出想爭取的3萬元仍有差距,但相信這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內地同樣也面臨消費不足,內循環復蘇乏力的情況。而香港業界也絕對不能幻想簡單憑提高旅客免稅額就能立竿見影振興行業,歸根結底還是要靠創新賦能,增強自身實力,才能穿越周期,做最終的贏家。(中新社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