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和根基,是國家長遠發展的重要軟實力。『十四五』規劃賦予香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特殊地位,香港在繼續鞏固中西文化交匯的既有優勢下,應思考如何強化中華文化在對外交流中的角色,擔負起實現文化強國的使命。」近日,筆者走訪壯鄉廣西時深刻體會到,中華文化血脈相通,可以超越地域、民族的差異,構築起中華兒女共同的精神家園。
百色起義紀念館
增強民族文化自信
在廣西,筆者在領略祖國壯美河山、欣賞非物質文化遺產之餘,深刻體會到即使鮮少接觸少數民族文化,也能在當地的音樂、舞蹈等藝術創作,甚至飲食習慣、歷史古蹟中獲得強烈的共鳴;而經典的粵語流行曲、影視作品,也深受廣西人民的歡迎。
筆者表示,習近平主席曾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香港文化與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經過百年的歷史積澱形成了中西文化薈萃的獨特景象。
她認為,如果在討論香港的「多元文化」時,略過了中華文化,那麼「多元」本身也就不成立。香港經歷由亂到治,再到現在踏上由治及興的新征程,相信人們已經漸漸意識到只有牢牢把握中華文化這一根本,不變形不走樣,才能在此基礎上與世界文化結合,建立屬於香港自身的文化軟實力。
筆者留意到,內地的年輕人已經意識到西方文化霸權長久以來不對等的話語輸出,他們拒絕以西方的價值觀衡量本國的文化實踐,開始主動地通過國內國外的新媒體平臺,以創新的表達方式,大膽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音樂舞蹈繪畫文學等藝術作品,體現了年輕一代要掌握文化話語體系的強烈願望,展現出朝氣蓬勃的文化自信。
筆者認為,香港同樣需要這樣一批年輕人。特區政府成立「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及「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邁出了文化教育的重要一步,引導年輕一代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能量。
筆者建議香港不僅要增進與內地交流,提供香港青少年到祖國多走走看看的機會,還要培植培養文化人才、藝術人才的土壤,多為他們提供在內地及國外展示自我、建立自身文藝事業的機會,在實踐中增強他們的文化自信。
壯族天琴藝術
文化引進來、走出去
當前,國家重視香港在「一帶一路」中發揮民心相通的作用,世界重心逐漸東移。筆者認為,香港的文化傳播也應擴展到東盟、中東等新興國家。但是目前,香港對當地的民俗、文化、語言還知之不多,相較於打了百年交道的西方國家,香港對與亞洲新興國家相處的規則還比較生疏。
正因如此,筆者稱,香港更應發揮國際化優勢,率先主動邀請新興國家的文藝工作者、學者來港,進行演出和自由、開放的文化或學術交流。在非官方層面,充分發揮民間文藝團體、藝術家、文化家的帶頭作用,通過建立中外民間友誼,互相增進了解,實現傳播的深度,進而實現中華優秀文化「走出去」。( 文/特約時評員 楊安如)
頂圖:壯族銅鼓鑄造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