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於2022年通過《全球塑膠公約》,爭取於2024年達成一項具有國際法律約束力的塑料污染防治協議,175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剛完成了第四輪草擬工作會議。趁日前「世界地球日」,香港管制即棄膠餐具的相關法例實施踏入適應期;美國《科學》雜誌上周也發表研究指,餐飲行業乃是「派膠」的最大來源,其中56個品牌已佔了全球逾半的「派膠」量。
報告橫跨5年時間和逾100個國家和地區,共進行1576次審查事件並涉逾187萬個有記錄的塑料物品。其中,沒品牌的塑料產品佔了整體塑膠的52%,調查指這跟其他同類研究脗合。不過,大品牌的影響無疑更大,有13家企業的單獨貢獻率就超過1%,全部皆有生產食物、飲品或煙草產品。首5家企業已佔了所有塑膠量的24%,而首56家企業更已佔據所有塑膠量的50%。排名第一的是可口可樂,佔比乃凌駕性的11%,其次同為飲品企業的百事(5%) , 之後是食品商雀巢(3%)和達能(3%),第五位則為煙草商奧馳亞(2%)。
研究進一步探討塑料生產與污染的關係。結果顯示,餐飲商的塑膠生產造成更大污染問題,理由是塑料包裝和餐飲產品的「使用—棄置」周期較短,尤其不少屬於一次性使用;況且,跟家品塑料不同,後者較多在建築物內使用,即意味著更易分類回收之類。報告指,最理想的情景是,一方面塑膠生產可以降低,另方面生產後也不洩漏到環境裏造成污染。(中新社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