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沒有哪一座城市,像香港一樣熱愛自己的地名。
這座城市自帶著bgm,一直伴隨有悠久的濃厚的音樂氛圍。
香港的音樂不僅僅停留在演唱會館裏,一串串音符,也遊走在市井小巷中。
戴上耳機在這座城市中漫步,就可以0元享受一場別樣的地道演唱會。
城市就像一幅巨大的拼圖,跟著粵語歌詞走一遍香港,你的心中會得到一幅完整的城市音樂地圖。
上世紀90年代的香港流行音樂欣欣向榮,音樂滲透到了日常里,蘊含著濃厚的家常煙火氣,它不僅僅是旋律和音符,更記錄著不同年代人們的生活軌跡。
香港浸會大學教授朱耀偉也曾指出,香港流行歌曲是另類的街頭歷史,書寫了一個城市的空間記憶,而且一代有一代的城市空間,當昨日街頭改建又改變,不同的城市空間,亦被定格於不同年代的作品中。
戴上耳機在隨便一個地方citywalk,可以把你帶去不能去的時代或者不能去的地方。
利東街——《喜帖街》
「好景不會每日常在,天梯不可只往上爬,愛的人沒有一生一世嗎,大概不需要害怕。」
謝安琪的《喜帖街》,曾長期佔據各種最好聽的粵語歌排行榜首列。
喜帖街,在香港特指那一條位於灣仔區利東街,因曾是喜帖印刷的集中地而得名。
新華社圖
過去,新人們在這裏採購新婚用品,現在利東街是繁華的商業街,現今,「喜帖街」因城市發展而被改造拆除,成了港人回不去的集體記憶。
「喜帖」褪去顏色搖變充滿歐洲風情的童話小鎮,中西文化交融之景引來遊人打卡。
「因為經濟原因,很多有特色的街道變成商廈,我希望這首歌提醒大家要好好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
天后、大丸、百德新街、時代廣場——《下一站天后》
「站在大丸前,細心看看我的路,再下個車站到天后,當然最好。」
歌詞唱著twins對自己歌唱事業的憧憬,而天后,也是香港一個地鐵站點的名字。
坐上港島線,當「下一站是天后」的播報響起,《下一站天后》就在腦自動播放。
天后站是根據銅鑼灣天后廟而命名,其所在的街道叫「天后街」,故地鐵站取名為「天后」。《下一站天后》帶火了天后廟,人們去到香港,總要去廟宇虔誠地拜一拜,也許人生下一站就是天后站了呢?
中新社圖
銅鑼灣喧囂之地,市井氣揮散不開,新舊交錯的建築、鱗次櫛比的商舖、如潮的人群,維多利亞公園、氣派的香港中央圖書館、英皇道、天后廟道等都坐落於此,有著最local的本土生活。
百德新街和時代廣場,還有愛侶們的浪漫愛情故事。
中新社圖
這首歌中,還隱藏了一個曾經在香港叱吒一時的地方「大丸」。「大丸」指1960年在銅鑼灣記利佐治街和百德新街交界處開業的日本百貨公司——香港大丸百貨。
它作為首間在香港開業的日資百貨公司,代表銅鑼灣繁盛一時的縮影。
「其實心裏最大理想,跟他歸家為他唱」,也許是看盡繁華,才會有的篤定。
黃金廣場——《黃金時代》
「黃金廣場內分手,在時代門外再聚,你和誰結伴前來,是否比我精彩。」
黃金廣場和時代廣場,都坐落於熙熙攘攘的銅鑼灣。
流光溢彩,車水馬龍,行人如織......這裏是理想購物之地,名店林立,也是最容易偶遇明星的一片寶藏地。
迪士尼——《他約我去迪士尼》
「畢生也願記起,香港迪士尼,煙火璀璨夜晚定會很美......坐咖啡杯,溫馨記憶,旋轉中細味,天邊星宿也沒法比」。
香港迪士尼,快樂的代名詞,有生之年必去系列。
全世界都催著你長大,只有迪士尼守著你的童真。
當回小孩的快樂,誰懂啊?
煙花升到上空綻放的時候,太適合告白了吧。
反正對方也聽不見。
最後再和城堡合個影,等晚上的煙花在相片裏劃出漂亮的光軌。
天主教堂——《少女的祈禱》
中環繁華喧囂之地,掩藏著一座安靜優雅的天主教堂,看到它會不由自主想起楊千嬅的《少女的祈禱》。
「祈求天父做十分鐘好人,賜我他的吻,如憐憫罪人,我愛主同時亦愛一位世人,祈求沿途未變心,請給我護蔭。」
前往教堂,路過「 All destinations」路牌時,它好像在說,從這裏你可以去所有的目的地。
彌頓道——《彌敦道》
《彌頓道》 講述一位剛下班的打工人冒雨排隊等候巴士,無意間偶遇前女友的故事。
「彌敦道」用粵語念出來,發音與「沒等到」很相似,這是詞人藏在歌名裏的奧妙。
偌大的城市,為什麼偏偏是彌頓道?
彌敦道位於九龍半島,連接著尖沙咀與旺角兩大繁華商業區,貫穿了香港核心地段。
喧囂之處,總多故事。
走過彌敦道,耳機裏「街邊太多人與車,繁華鬧市人醉夜,害怕下班等很久,懷念很久也不夠……」的聲音,耳機裏的歌詞走進現實,與眼前的光景恰好重合時。不妨站在這裏,放空自己,耳機放著《彌敦道》,感受時間的流逝。
像TVB等港劇中經常出現的油麻地警署、九龍公園、廟街等就在這裏。周邊的尖沙咀鐘樓、香港藝術館、太空館等景點,也相當不錯。與之垂直的街道小巷中,更隱藏了許多寶藏小店。
彌敦道的盡頭就是維港,到了晚上,市井之中的萬家光線醒來,煙火氣繚繞,照亮熱鬧的風景。
「害怕下班等很久的車/排隊兼帶雨遮/一經信和暴雨瀉/沿著長龍又不想貼近些……」
歌中還有一個隱藏的地點「信和」。信和中心,是青年文化的聖地。在這裏溜一圈,你會發現很多彩蛋。這裏各種CD、VCD、DVD、雜貨小玩意以及最新款的球鞋模型電玩日本動漫韓國雜誌都能找到,在信和中心的地下室裏,還有幾家專門出售20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老電影產品的小店,各種懷舊海報、老影片、老唱片、電影紀念物等洋洋灑灑地鋪滿了整條街。
MK文化流行的年代,「信和等」「行信和」(意為逛信和中心)等詞彙,也一度是年輕人之間約會的暗語。當時香港更有一個「信和指數」,即當時明星相片在信和中心的銷量,銷量越高,證明人氣越高。
芬梨道——《芬梨道上》
「山頂觀賞到的世界在發光,曾經某某在旁圍山腰一圈探訪,這山頂何其矜貴怎可給停留一世。」
每一個來香港的人,都不能錯過太平山頂的夜景。
也許,芬梨道上失戀也是壯麗。
芬梨道是通往山頂觀景的一條路,因發音與分離相同,一些情侶在遊覽時會避免走芬梨道,也有很多人因為這首歌專門來這條路上打卡。
登上太平山俯瞰中環、灣仔,夜幕降臨時,一幢幢高樓大廈光華璀璨,盡收眼底。
香港流行歌曲,是一部有聲的街頭歷史,書寫了一個城市空間記憶。
每個人都能在歌中,找到自己在這座城市的獨家記憶。
香港流行音樂的光輝歲月一去不復返,而那些陪伴青春的歌曲,無論何時都是人們心中割捨不去的夢。
它們將給予新一代的港人,屬於他們的城市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