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別有洞天、海上漂浮城鎮,香港未來城市規劃或許將跨越山海?
12月12日,2023年未來城市建設與可持續發展論壇在香港舉辦,滙聚了多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和專家學者,及香港政商界領袖,共同探討未來城市建設、智慧建築等前沿話題,為香港的未來城市規劃和可持續發展描繪了宏偉的藍圖。
論壇邀得眾多重量級嘉賓出席,包括香港環境與生態局局長謝展寰、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房屋局局長何永賢;香港中聯辦教科部部長葉水球等政府領導;中國工程院院士歐進萍,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築國際院士工作站入站院士陳湘生;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嘉安;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澤湘;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總工程師工作委員會理事長毛志兵等院士及行業專家;中建集團科技與設計管理部總經理戴立先;中海集團董事長顏建國,中海集團董事、中國建築國際主席兼執行董事張海鵬,中海集團副總經理余濤,中海集團副總工程師姜紹杰;中國建築國際執行董事、行政總裁王曉光等。
今屆論壇由粵港澳建築業協同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建築國際集團院士工作站聯合主辦,香港智能建造研發中心協辦,聚焦於推動政產學研的交流和聯動,圍繞未來城市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議題,探討可行性方向,通過分享科技創新的成果和經驗,為行業發展帶來了新的啟示。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在致辭中,分享香港未來兩個最大的發展規劃,北部都會區及交椅洲人工島項目,如何融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採用可持續規劃集成式設計,例如15分鐘生活圈的規劃,鼓勵民眾健康出行以及低碳生活。同時,優化空間規劃和設計以改善氣候影響,降低碳排放。並融入海綿城市的功能,增加對城市蓄水的再利用,並積極推進環境保育,增加環境容量,堅持發展與保育並存等。甯局長強調,發展局將一如既往積極推動建造和科技創新,秉持相信的理念,勇於嘗試,敢於創新。造新地、創新天。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在致辭中介紹了《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提出的四大減碳策略,以及涵蓋的目標和措施,包括淨零發電、節能綠建、綠色運輸和全民減廢。謝展寰局長指出,2022年香港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約為4.5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對比美國的約14.4公噸及歐盟的約7.7公噸人均碳排放量,香港在減碳的進程相較其他地區並不遜色。謝展寰局長也分享了香港在減碳和減廢等領域所取得的成績,並鼓勵業界努力嘗試科技創新,以科技推動行業的低碳轉型及城市的低碳發展。
中國建築國際積極發揮「超級聯繫人」作用,引入國家前沿的科學研究資源,助力香港城市規劃發展。在2023年初,中國建築國際與中國工程院陳湘生院士共同創立了香港首個院士專家工作站,為香港建築業引入國家級前沿科研成果,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行業交流。
科技助力城市空間擴展無限可能
為了推動香港未來的城市規劃邁向智能化、低碳化,本次論壇特別邀請了多位院士和專家學者發表主題演講,為香港的城市建設和發展提供了獨具創新的思路和解決方案。
在題為《從超大斷面頂管技術看地下裝配式結構應用》的主題演講中,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湘生分享了超大頂管技術建造地鐵車站的工程案例,以及地下裝配式地下車站結構力學性能與韌性研究。他表示,上述專案成功經驗以及內地已有地下空間裝配式結構建造技術,對於香港大規模填海造地的城市建設專案提供了新路徑。
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嘉安作題為《未來的中國城市——數字孿生城市》的主題演講。他認為,感測器、資訊和相關資訊技術與應用是智慧城市的核心,數字孿生城市建設的目的是讓現實世界更有效率和生活更美好。
在題為《海上大型浮體及其漂浮建築與城鎮——概念、進展與展望》的主題演講中,中國工程院院士歐進萍根據我國主要海域海況,提出南海島礁模組化綠色智慧海上漂浮城市展望,和粵港澳大灣區海上漂浮城鎮構想,未來開發建設海上社區或城鎮,並不遙遠。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澤湘在主題演講中,分享了香港科技大學及其他地方對新工科教育的探索與實踐。同時,重點介紹了商用車自動駕駛領域的獨角獸——希迪智駕的運行監控平臺、元礦山等案例分析。他表示將繼續與中建等合作夥伴共同推動科技創新,助力城市發展,致力於構建更加可持續、智能化的未來。
三大建築科技打造智能建造新時代
在論壇上,中國建築國際展示了在數字化工程管理、智慧建築設計和建造等領域的最新成果和實踐經驗,為行業發展帶來啟示。
中建香港助理總經理邵瑞喆表示,在「十四五」初期,中國建築國際專注於工程管理數字化,以臨時醫院項目為起點,邁出了建築工程數字化轉型的重要一步。即將發布的C-SMART第4代(C-SMART 4.0)將大幅提升架構、安全性、功能和用戶體驗,包括UI改進和SaaS化系統架構,顯著降低部署成本和時間。新增48項板塊功能,提供更豐富的數字化產品,其中SSSS方案是香港首個完全符合政府要求的整體解決方案。通過數據倉庫、指標體系和BI看板,已初步實現對人員、進度等多維度的大數據分析,為助力決策管理。
中國建築興業副總裁朱敏峰表示,承建世界第一高樓哈利法塔的玻璃幕牆工程,為公司贏得行業讚譽,更激勵公司不斷突破技術挑戰,以科技塑造城市曲線。目前公司掌握全球最複雜的雙曲幕牆核心技術,再次領航業界。同時,通過BIPV(Building-integrated photovoltaics)光伏建築一體化,塑造第五立面,推出全新的Mega Light A大尺寸輕質光伏組件,為綠色建築提供實用又美觀的立面發電方案。
中建海龍科研主管侯苗苗表示,綠「動」模方是全新的靈活城市空間解決方案,屬於海龍S系列模塊化產品。它採用中建海龍研發的高層可拆裝模塊體系,滿足城市更新的靈活適應需求。功能多變,快速拆裝,有效利用土地資源;可重複利用率,助力碳中和;全過程智能化系統;為城市提供安全舒適的居住環境。
中國建築集團科技與設計管理部總經理戴立先指出,中國建築集團作為全球最大的投資建設集團之一,肩負著為中國城市建設提供保障的歷史責任。集團以「拓展幸??臻g」為使命,推動綠色建造和立體開發能力的增強,利用智能建造技術助力經濟社會發展,為中國城市建設和香港的繁榮穩定做出積極貢獻。
同日上午,中國建築國際亦舉辦2023年科技大會,總結了公司科技創新工作,提出了未來科技工作的舉措。公司建築科技研究院裝配式建築科技研究中心、智能幕牆科技研究中心、建築信息模型研究中心與智慧建造研究中心、醫療建築科技研究中心、基礎設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酒店建築科技研究中心、綠色低碳研究中心進行了科技創新述職交流。會上還表彰了近年獲得重要科技獎項的獲獎單位以及科技領軍人才。
堅持長期主義 科技創新戰略布局未來
中海集團董事長顏建國在大會上指出,中海集團積極踐行國家科技創新戰略,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他強調,中國建築國際要持續打造高水平的科創平臺,持續加強重大技術攻關,推進科技成果創優創效,打造高層次科技領軍人才隊伍,為科技創新提供有力支撐。
中海集團董事、中國建築國際主席兼執行董事張海鵬表示,在中建集團和中海集團的領導下,在院士專家團隊的指導説明下,在全體同事的奮力拚搏下,中國建築國際科技戰略實施五年來,實現了從追蹤型向引領型轉變。未來將繼續致力於解決社會問題和行業問題,用科技打造高品質增長曲線。
中國建築國際執行董事、行政總裁王曉光為本次論壇作總結發言,指出綠色發展和數字化轉型是公司面向未來布局的底層邏輯。通過與各位院士專家、領導的交流研討,進一步堅定了科技引領的戰略和布局方向。未來將持續加強科技人才隊伍的建設和培養,以更加開放的姿態開展互動合作,打造更加適應變化和尊重創新的文化體系。
展望未來,中國建築業將持續引領行業發展。借助數字化轉型的力量,中國建築國際將創造更智慧、綠色、可持續的建築環境,提升建築行業的效率和品質。數字化轉型將推動建築行業從傳統施工到智慧化、信息化的轉變,為行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