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視頻:黃格煜
11月27日,政府統計處發表了最新的對外商品貿易統計數字,顯示2023年10月本港整體出口及進口貨值錄得按年1.4%及2.6%的升幅,終止了連續17個月的連挫,出口數字更是優於早前市場所預期的下跌2.9%。
然而,看似止跌回升的外貿數字,並不足以讓人鬆一口氣。事實上,這背後原因一方面是由於去年第四季本港出口往內地疲弱導致基期較低,另一方面則是由於踏入傳統節日旺季,訂單有所回升亦屬正常現象。由於本港前9個月皆為出口負增長,大部分機構及學者都預測全年出口錄得跌幅,幅度由5%至7%不等。
雖然今年年底至明年初,以出口為主的中小企在季節性訂單的支撐之下,能夠保持短期的樂觀情緒。但展望未來,本港的整體出口仍大致疲軟,箇中因素複雜而多變,若不利環境長期持續,香港可能會面臨前所未有的企業倒閉潮。
三大衝擊 營商維艱
首先,對中小企衝擊最大的依然是全球消費市場的疲軟。中美貿易關係緊張以及包括俄烏、以巴在內等地區的政局不穩定因素,增加了全球消費市場的不確定性,可能導致貿易壁壘和關稅增加,從而使得進口商品價格上升、消費者信心產生負面影響、甚至貿易中斷和限制,進一步影響全球供應鏈和消費品的銷路。
第二,美元高企使得港商在外貿易中面臨競爭力不足的問題。與美元掛鈎的港元對比主要出口目的地的貨幣相對堅挺,對進出口貿易、跨境投資和外匯儲備產生影響,變相讓香港的商品及服務對海外消費者、投資者而言成本更高,競爭力下降。
第三,高息環境讓中小企需要忍受借貸成本增加及物業按揭或租金負擔的增加,這對於長期處於低利率環境下的港企而言是未曾面對及克服過的難關。高昂利率對於依賴借貸來融資或擴大業務的企業而言,投資項目回報率下降、利潤下跌幾乎是必然,更甚者資金周轉或會出現困難,若需要以高成本資金償還到期的低成本債務,企業經營可能面臨危機。而對於物業持有者,按揭成本上漲、租金回報率下滑及樓價連續下跌,不斷擠壓資產增值空間,或面臨負資產危機。
高息環境 罪魁禍首
以上幾個問題,根本原因都是美國為首的全球央行普遍採取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脹。雖然美國方面已經暫緩了加息的步伐,甚至不少機構預測降息可能發生在2024年年中,但港商一來需要多捱未來景氣不佳的半年,且即使到明年中亦未必能馬上重回寬鬆環境;二來則需要留意若有連續大幅降息,是否會伴隨著環球經濟下行。
面對種種挑戰,除了港企自身在面臨空前的營商壓力下,需要靈活應對和適應市場變化之外,政府亦應該想辦法盡量扶持商譽良好、前景可期的港企,助他們渡過難關,在環球貨幣政策尚未重新步入寬鬆通道之前,港府應該為合資格的本地企業提供更寬鬆的貸款擔保、減稅政策或其他刺激措施,幫助企業渡過難關,讓已經「苦加息久矣」港企免於「死於黎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