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Karena)臉、手、腳底長了一顆顆肉色的凸起物,會痛會癢,有可能是患上病毒疣。疣具有傳染性,最初只有幾粒,隨時間可能增加至數十甚至數百粒不等。記者專訪皮膚科專科醫生劉顏銘,講解疣的不同類型、成因及治療方法,並教讀者由生活入手預防病毒疣。
皮膚科專科醫生劉顏銘表示,患處的皮膚會出現由病毒引起的增生,令皮膚外層變得又硬又厚。(Karena攝)
病毒疣可以在身體多個部位出現,受良性的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所造成,皮膚科專科醫生劉顏銘解釋:「HPV病毒超過150種,表現出不同形態的皮膚疣,主要可分為尋常疣,1毫米至1厘米大,外觀為粗糙角化突起的硬塊、顆粒,單獨或成群出現,常出現於手部、指甲周圍或四肢。另有扁平疣,尺寸較小,一般只有幾毫米大,較平滑、扁平、呈肉色或啡黃色,一般會成群出現,數量多達20至100粒,常出現在面部、頸部。此外還有足底疣,多出現在腳底或腳趾, 1厘米至幾厘米不等,單獨或成群出現,比尋常疣更厚,由於在足底不易發現,當病灶長得太大時就會疼痛紅腫,造成行走不適。最後有生殖器疣,也就是俗稱的『菜花』,好發於男女生殖器及肛周,因不安全性接觸所引起。」
頸上出現的扁平疣。(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小腿長出的尋常疣。(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長疣的原因
病毒疣可以由一粒開始自身傳染,或是人與人接觸時,病毒接觸到皮膚表皮而受傳染,劉醫生表示:「在免疫能力下降時剛好接觸到病毒,就會患上病毒疣,身邊親近的人是最主要的傳染來源,例如家人或班上同學,病毒也可存在於自然環境中,如在公共衛浴間和游泳池中被傳染。好發族群包括小朋友,因免疫系統未完全發展,有較高機會患上疣;有皮膚損傷的人,病毒通過皮膚的破損位置進入人體;免疫力受損的人,如患上會影響免疫力的疾病,又或需要長期吃免疫力抑制劑的人士,例如糖尿病或濕疹,就有較大機會被感染。」
腳底發現的足底疣。(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冷凍治療適用於體積較大的疣,一般需要多次治療。(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治療方法
疣有機會於半年內自然消失,但若持續不退、引起病徵 (如痕癢或痛楚),便可考慮接受治療。治療方法視乎疣的種類、大小、深淺、數目、位置等而決定,治療方法眾多,劉醫生解釋:「居家可使用外用酸類藥物,例如水楊酸藥水、外用A酸,市面上雞眼水、治疣液等含有的成分就是水楊酸,軟化及破壞皮膚組織,適合較淺層及在手、腳長的疣,治療時間較長,要持續用幾個月,可引致色素沉澱、疤痕等風險,有機會腐蝕周邊正常皮膚,可以用『凡士林』圍住周圍的皮膚再滴在患處。冷凍治療是門診常見的處理方式,用極低溫液態氮以噴槍噴射的方式破壞疣的組織,令其脫落。治療後可能會出現紅腫水泡、色素沉澱,甚至疤痕等。此外還有激光脫疣,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把疣氣化燒焦,傷口細小且復原快,但也可引致色素沉澱。對於較深又大的單顆病毒疣,如足底疣,則要考慮電灼刮除手術,利用電灼燒壞疣的組織,然後用手術儀器刮走,也會有傷口恢復期以及留有疤痕等副作用。」
激光脫疣適合用於細小的扁平疣。(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病毒疣不易區分,如腳底的病毒疣與雞眼相似,臉上的疣與老人斑相似,劉醫生表示:「最大分別是病毒疣的表面會有數個黑色小點,是它的血管,可能需要用放大鏡才看到,像疣的病還有汗管瘤、皮脂腺增生、日光性角化癥、輪狀細胞癌等,有患者會買雞眼水自行治療,或嘗試自行切除,如果破壞了傷口,可能會分不清病因,更可能造成傷口感染,建議找醫生診斷。」
患者可使用膠布或小紗布把病毒疣隔離,以免搔抓或傳染他人。
外用酸類藥物濃度越高越需要小心使用,不要過度治療而傷及正常組織。
預防方法
病毒疣傳染力強,抵抗力弱時容易透過接觸而傳染,因此維持免疫力很重要,劉醫生指出:「注意維持抵抗力,保持均衡飲食、充足睡眠。被感染後病毒會一直潛伏在身體內,抵抗力不好時如壓力大、睡眠不佳時,也有機會再長疣。如果家裏有人患上疣,不要共用毛巾、枕頭袋、拖鞋等物品,患者不要抓患處,若接觸病灶再去搔抓其他正常皮膚,會將病毒疣散播到身體其他部位,應立即洗手以防傳染他人。容易反覆感染病毒疣的人士前往公共場所(如游泳池、溫泉、健身房)應自備拖鞋、毛巾等物品,接觸設施後要立即洗手。」病毒疣可隨著抵抗力恢復而在半年時間內慢慢消失,雖然會影響外觀,但不會造成嚴重健康問題,然而若出現併發癥,如感到痕癢、疼痛,或有越長越多的情況,影響日常生活,便應該求醫,同時也可減低傳染他人的風險。
日常飲食中多吸收各種營養素,有助保持抵抗力,預防受病毒疣傳染。
足部疣患者應盡量減少光腳行走或與人共用拖鞋,以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