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做大數據基礎軟件的,研發投入非常大,變現周期長,使得歷年虧損比較大。在科創板設立之前,按照任何一個交易所的上市規則,我們都無法上市。」星環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元浩11日在2023科創大會的圓桌對話中一語道出很多科創企業的「心路歷程」。
上述這家2013年成立的企業2022年在科創板上市。用孫元浩的話來說,企業原來制定3年的研發計劃,上市後開始做6年至10年的研發計劃,持續加大研發投入。
「去年的融資,讓我們有足的資金去購買設備、訓練大模型,提升我們的產品競爭力。」他說。
資本的「活水」為原來難以上市的科創企業注入新的生命力。上海復旦微電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施雷說,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的作用是「豐富多彩」的。
2019年7月22日,科創板首批企業上市,彼時,首批25家科創板公司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啟資本市場注制改革「試驗」。
開市四年多,科創板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根據2023科創大會上發布的《科創板白皮書2023》,截至2023年6月30日,科創板累計上市新股542隻 ,融資總額8477億元(人民幣)。
上述白皮書顯示,科創板企業聚焦新興科技領域,新一代信息技術佔比較高。從全部上市的科創板企業所屬主題分布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新股數量明顯佔優,佔全部科創板的41%,其次是生物產業、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分別佔20%、16%。前述三大產業共計佔已上市科創板標的的77%。
在當天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辦的2023科創大會上,滬深北交易所都從不同角度強調了對「創新驅動、自立自強」的支撐。
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董國群表示,上海證券交易所不斷提升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能級。具體落實方面,一是強化硬科技企業精準培育,加大科創企業制度供給。二是豐富投資端產品供給,增強中長期資金吸引力。三是優化完善交易制度,提升交易便利性和通暢性。
深圳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李輝表示,改革後的深市主板突出「大盤藍籌」特色,創業板突出「創新成長」優勢,兩翼齊飛以服務科技自立自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北京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孫立表示,北京證券交易所探索普惠金融生態,推動建立更加精準完善的激勵約束機制,引導券商、基金等各類機構提升對中小、早期科技創新企業的關注、服務和投資力度;優化政策支持生態,促進政策、資本、人才等創新要素更加積極地向中小企業、初創企業匯聚。(中新社記者 鄭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