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曲因發源於江蘇崑山而得名,是世界上三大古老劇種之一,至今已有六百餘年歷史,被譽為「百戲之祖」。明代中期以後,崑曲開始在湖南郴州一帶流行,被稱為湘昆。
9月7日晚,「郴心之旅——粵港澳大灣區媒體總編輯郴州行」活動的媒體嘉賓們來到了湖南省崑劇團,欣賞百年崑劇,感受非遺魅力。《鴛鴦箋·扈家莊》《虎囊彈·醉打山門》《牡丹亭·遊園驚夢》古典名劇先後上演,崑劇演員們用清逸婉轉的唱腔、精彩細膩的表演引發一陣陣掌聲。
郴州地處五嶺交通要道,鹽道官道很多,崑曲流傳過來很容易,而礦多,有錢有閒階級多,適合崑曲生存。
據了解,明朝萬曆三年(1575年)冬,郴州知州胡漢邀上幾個幕僚,到城西的萬華巖溶洞踏雪飲酒。他們在洞中布席而坐,喝著小酒,聽著崑曲,吟詩作賦,盡興而返。胡知州回城後似乎意猶未盡,又寫了篇《萬華巖記》,無意之中留下了郴州歷史上關於崑曲的最早記載。
富於詩的意蘊、畫的風采,崑劇融詩、樂、歌、舞、戲於一爐,在中國文學史、戲曲史、音樂史、舞蹈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2001年5月18日,中國崑曲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世界首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半個多世紀來,湖南省崑劇團發掘、整理和創作演出大戲60多部,折子戲100多折,並多次進京、赴海外演出,成為推介郴州、宣傳湖南、展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張精美名片。(記者 張思靜 李銀明)